脱毛仪Ulike的身份谜团( 二 )


Ulike为什么能火
2014年进入中国市场 , 几年时间横扫各类销售榜单 , Ulike火了 , 但也引发一个疑问 , 它为什么能火?在业内人士看来 , 相较于医美机构脱毛项目价格优惠 , 加上多个平台高频次营销投放是Ulike走红的重要条件 。
从价格层面来看 , 以北京八大处美容院局部脱毛项目为例 , 局部脱毛一次价格为2000-4000元 , 一般需脱毛三次 。 反观Ulike脱毛仪 , 产品价格在1599-3999元之间 , 可以不限次数使用 , 而且还具有“医美效果” 。
从营销层面来看 , 自进入中国市场后 , Ulike在品牌、产品营销上下了不少功夫 。 公开资料显示 , 2014年进入中国市场 , 正赶上互联网推广“种草”流量模式初步兴起的Ulike选择在各大城市分众梯媒投放广告 , 并在微博、微信、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做多轮KOL内容宣传 , 捆绑大主播薇娅进行直播带货 。
Ulike在营销推广上投入的具体金额尚不清晰 , 但据某营销行业业内人士透露 , 小红书、微博等平台数十万粉丝量KOL发布一条广告的报价约几百至几千元;抖音平台30万粉丝量的博主发布一条推广约1200元 , 每获得30万点赞有1000元奖励 。 目前 , 在小红书搜索“Ulike” , 相关内容笔记有3万条以上;抖音平台Ulike相关推广视频单条点赞量达23万 。
没有花钱的不是 。 Ulike的营销投入让国内消费者知道了这个脱毛仪产品 , 并在过去的连续六年拿下“6·18”全网销售销冠 。
不过 , 随着近年来国内家用美容仪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 拥有小米、腾讯等巨头投资的inFace、AMIRO等新兴品牌进入 , 愈发激烈竞争中Ulike似乎也在考虑长期依靠营销策略能否行得通 。 就如此前Ulike品牌CEO潘玉平所说 , 要将Ulike与“脱毛仪”彻底画等号 。 但要做到令消费者提起脱毛仪便想到Ulike、占领脱毛仪市场 , 仅靠流量营销手段似乎还不现实 。
或许是为了拥有竞争优势 , Ulike正在通过授权分销的销售模式拓展流量渠道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从Ulike官方分销中心平台看到 , 任何用户都可以自行申请成为Ulike分销员 , 每售出一单可提成6% , 能获利约98-104元 。 分销中心为分销员提供现成的广告海报、拉新渠道等 ,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用户在朋友圈等私域流量群体中进行自发宣传 。
监管在路上
当某一类产品需求量大增 , 进入的品牌就会多起来 , 乱象也就随之而来 。 智研咨询数据显示 , 到2026年我国家用美容仪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 , 其中脱毛仪是增长最快的品类之一 , 《线上家用美容仪消费洞察报告》数据预计 , 我国脱毛仪市场规模将接近100亿元 。
脱毛仪品类快速增长的同时乱象也在显现出来 , 其中 , 宣传产品为“强脉冲光脱毛”较为常见 。
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 , 强脉冲光脱毛类产品所属的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 。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第四章第三十条规定 , 从事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的经营企业需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并提交相关证明资料 。
在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查询中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未能查到Ulike脱毛仪相关产品的登记记录 , 旗舰店产品介绍中出具的证书为蓝宝石冰点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等证书 , 也没有我国医疗器械相关注册证 。 同样 , 慕金、JOVS等强脉冲光脱毛仪产品也未见相关医疗器械证明 。
在王国聚看来 , 二类医疗器械必须进行登记 , 未登记的企业以医疗器械相关功能为卖点存在涉嫌违规情况 。
没有二类医疗器械资质却以医疗功能宣传 , 部分家用脱毛仪产品安全性备受关注 。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 , 有许多消费者反映在使用家用脱毛仪产品后出现过敏、毛囊发炎、烫伤等问题 。 2021年9月 , 有消费者投诉称 , 在使用Ulike脱毛仪导致了过敏并且四肢出现斑点色沉 , 长达半年无法祛除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