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需要怎样的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全球治理成为共识

中新社北京12月5日电 (采访人员 孙自法)世界需要怎样的人工智能?12月4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的2021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上 , 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思想领袖和实践者线上线下“云”集一堂 , 共商人工智能发展大计 。 论坛开幕式上 , 国际组织、政府部门和学术界代表就对人工智能的国际合作、全球治理形成共识 。
【世界需要怎样的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全球治理成为共识】联合国助理秘书长、秘书长技术事务特使办公室主管官员玛丽亚·弗朗切斯卡·斯帕托利萨诺表示 , 人工智能是联合国秘书长发布的《数字合作路线图》中提到的关键数字挑战之一 。 作为一项能够带来真正变革的技术 , 人工智能的应用也伴随着严峻挑战 。 在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益处的同时 , 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更好的引导与合作 。
她说 , 联合国秘书长在《我们的共同议程》报告中强调了要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监管 , 提议要建立一个由多重利益攸关方参与的全球人工智能合作新机构 , 特别强调要纳入全球南方国家及其观点的重要性 。 “我们必须共同努力建立普惠包容、反应迅速、且行之有效的全球合作架构 , 以此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各项挑战” 。
中国科技部副部长李萌指出 , 中国秉持科技向善 , 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治理 。 他认为 , 未来 , 人工智能治理要倡导敏捷治理理念 , 实现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的平衡;倡导包容共享理念 , 实现不同群体共享智能红利的平衡;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 , 实现智能化与绿色化的平衡;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实现差异发展与合作共赢的平衡 。
在中国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看来 , 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的驱动下 , 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变革;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的驱动下 , 产业的生产方式将发生深刻变革 , 人工智能还将深刻影响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 她说 , 中国工信部已组建智能传感器、智能网联汽车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 推动北京等8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等 , 未来还将携手相关各方 , 在共促人工智能持续健康发展、共建包容共享的人工智能治理规则、共创国际合作新局面等方面大力合作 , 为推动人工智能国际治理体系建设贡献中国智慧 。
图灵奖得主、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指出 , 随着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的相互嵌入 , 保持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协同越来越重要 , 这就需要做好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应用与治理之间的平衡 。 然而 , 人工智能对数字经济时代的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也提出挑战 , 不断精进的算法、高效的算力和隐私保护是人工智能理论的新方向 。 他认为 , “平衡包容”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的建构 , 将进一步释放人工智能的潜能 , 更大程度地保证人工智能的安全性 。
作为本次论坛国际支持机构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表示 , 人工智能在疫情应对、抗击气候变化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 与此同时 , 人工智能也存在算法偏见和侵犯个人隐私等风险 。 随着人工智能应用在世界各地愈加普及 , 需要就公平道德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的构建路径达成共识 , 国际合作至关重要 。 因此 , 要确保围绕人工智能开展的对话真正具有全球性 , 让每个国家都有机会发声 。
“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技术 , 智能时代的‘大门’已经缓缓开启 。 ”论坛主办方、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指出 , 人工智能治理必须协同多元主体、兼顾多维目标、融合多元价值 , 加强全球合作与对话 , 构建平衡包容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 。 大学作为人类科技文明的重要策源地 , 不仅要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技术前沿努力突破创新 , 也要践行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 , 塑造良善的人工智能价值与伦理 , 推动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工智能国际治理体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