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人日报》报道 , 一些“宝宝专用”食品的成分和普通款差别并不大 , 价格却较普通款高出一截 , 且销量相当可观 。 而在专家看来 , 有不少“宝宝专用”食品完全没有必要买 。
“一切为了宝宝”的家长们在购物时 , 由于缺乏专业的判断力或一时冲动 , 花了冤枉钱 。 这是一个典型的交“智商税”的案例 。
近年来 , 收割“智商税”的产品屡屡出现 , 各有各的套路 。 有的类似“宝宝专用” , 针对某一特定群体精准收割 。 比如 , 某电商平台上曾售卖一款“母婴适用”的斑布抽纸 , 其跟普通款并无区别 。 有的披上“高科技”外衣收割 。 比如 , 去年疫情期间 , 某电商平台上售卖的宣称能通过散发二氧化氯隔离病毒的消毒卡热销 。 专家却表示 , 该卡作用非常有限 , 若真能达到消毒标准 , 其浓度甚至会威胁人体健康 。
这些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收割“智商税”的产品 , 之所以能屡屡诱导消费者买单 , 是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 腰包鼓起来的人们在消费时有了更细分、更高品质的追求 。 比如 , 在育儿、健康、容貌管理等方面 , 人们都有消费升级的需求 。 一些商家通过推出某种特效功能、宣传成功案例、营造大家都在用的氛围等方式 , 直击人们的消费升级需求 , 并制造、利用人们的各种焦虑 , 刺激人们的消费冲动 , 收割“智商税” 。
同时 , 过于细分或超前的领域 , 往往缺少相应行业标准 。 这些商家通过专业、科技感强的概念包装 , 为产品设置了较高的识别门槛 , 影响人们的判断 。 一些本就焦虑的消费者往往“病急乱投医” , 甚至只是为了买个心理安慰 。 比如 , 一款“宝宝专用水”月销量7000件 , 很难说购买的家长们是真信其能减轻宝宝肠胃负担 , 还是随大流买个心安 。
防不胜防的“智商税”收割 , 让不少消费者大呼上当 。 但是 , 吃一堑易 , 长一智很难 。 由于这些产品涉及领域多 , 且识别门槛较高 , 消费者在某一个领域避了“坑” , 在其他领域也可能掉进去 。 即便是同一领域 , 只要消费需求仍然存在 , 仍可能继续掉进去 。 比如 , 家长们就算不买低钠的“宝宝专用水” , 还是有可能购买“宝宝专用酱油”“宝宝专用盐” , 甚至购买含有其他矿物质的“宝宝专用水” , 总想尽最大可能呵护孩子的家长们很难不交“智商税” 。
要想让大家避免被收割“智商税” , 当务之急是要及时、有针对性地加强科普 , 打破专业识别门槛 , 让消费者看清产品的本来面目 。 同时 , 加强监管 , 明确规则 , 精准打击 。 比如 ,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的公告要求 , 适用于0~6月龄的婴儿配方乳粉不得进行含量声称和功能声称 。 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堵住一些商家收割“智商税”的营销 。
从长远来看 , 向收割“智商税”说不 , 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 , 打击焦虑制造者 , 培养正确的育儿、健康养生等观念 , 共同营造舒心的生活环境 , 解除人们心中的焦虑枷锁 。 只有心病消了 , 非理性消费的病才可能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