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在说的元宇宙,又是一场骗局?( 三 )


文章图片

美国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发表于1992年的代表作 《雪崩》(图片源自网络)
元宇宙 , 真危险?
有意思的是 , 元宇宙的最早提出者、未来学家斯蒂芬森却似乎并不想参与这一波元宇宙狂热 。
脸书宣布转战元宇宙之后 , 斯蒂芬森在自己的推特账号上写道:“有件事现在越来越乱套了:脸书要涉足元宇宙这件事和我没有任何关系 , 他们只是用了我在《雪崩》中创造的一个词而已 。 我和脸书之间没有任何交流或者商业联系 。 ”
最新出炉的冰岛旅游广告 , 则巧妙地把元宇宙调侃了一番 。 广告中说 , 去冰岛游玩 , “是一个与世界联结的革命性手段 , 但又不会太奇怪——在‘冰宇宙’ , 有你肉眼可见的天空 , 触手可及的火山岩 , 以及可以从安全距离观察的巨大的间歇泉 。 ”
言下之意 , “冰宇宙”里是真正的大自然 , 而不是虚拟的一切 。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表示 , 对于元宇宙 , 要持一种怀疑但不嘲讽的态度 。
一方面 , 有一个历史事实不容置疑:每次计算机技术的革新都会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 , 目前人类已经站到了全面进入3D时代的入口 。 谷歌地图早就可以用3D形式显示真实世界中的街景 , 游戏业以3D虚拟世界为卖点已经很多年了 。 如今每月有2亿用户在Roblox平台上玩游戏 , 用真实世界的钱购买虚拟世界中的商品 。
另一方面 , 并不是每一波硅谷新潮流都会自动成功 , 更不能认为一个充分发展的元宇宙一夜之间就会降临人间 。
元宇宙将是一个庞大的产业 , 从各种人工智能、3D技术、语音与手势识别 , 到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 , 最终的实现需要多行业参与和长时间磨合 。
《经济学人》写道 , 正确的态度应是:“一个元宇宙模样的东西 , 可能会在不远的将来成形 , 这个概念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 ”
以代表作《三体》知名的中国科幻作家、2018年阿瑟·克拉克奖得主刘慈欣更直言他对于虚拟空间过度发达的担忧:“在IT所营造的越来越舒适的安乐窝中 , 人们对太空渐渐失去了兴趣 。 相对于充满艰难的真实的太空探索 , 他们更愿意在VR中体验虚拟的太空 。 ”
刘慈欣眼中 , “说好的星辰大海 , 你却只给了我Facebook” , 这才是真正的危险所在 。
监制:夏宇
编辑:顾佳 贇
制作:郭赛玲、史佳庆
觉得不错 , 就点“在看”哦~↓↓↓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