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班”的孩子们写给王亚平的信( 三 )


此后几年 , 我都在持续关注有关中国航天的新闻 。 高考后 , 2020年7月23日 , 我前往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 亲眼见证、拍摄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搭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升空 。 在发射后 , 我暗暗下定决心 , 一定要把中国载人航天的里程碑记录下来!
2021年4月29日 , 我和许许多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齐聚海南文昌 , 见证拍摄了长征五号遥二运载火箭搭载天和核心舱发射的画面 。 我们一行人将这一过程制作成了视频 , 希望能借此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中国航天、热爱并支持中国航天 。
在这之后 , 空间站阶段的每次发射我都进行了拍摄 , 并制作成视频发到网上 。 我希望能通过自己这一份微小的力量 , 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到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做出的努力 。 我也希望他们能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为自己有在航天领域如此强大的祖国而自豪!
2021年10月16日 , 神舟十三号飞船发射升空 。 之后 , 听到“天宫课堂”开启的消息 , 我十分激动!8年间 , 虽然已从初中生成长为大学生 , 但我从太空授课中得到的收获让我受益无穷!期待这次讲课能让我有新的收获!
王京天
2021年11月25日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亚平老师:
记得您曾说过 , 您的航天梦 , 是看到神舟五号升空、火箭灿烂的尾焰时种下的;而我的航天梦 , 也是从18年前开始的 。
2003年 , 我刚刚步入小学校园 。 那时 , 年幼的我并不知道什么是航天 , 仅仅是被电视上火箭升空的画面吸引 , 一边听着爱好军事的老爸给我讲火箭知识 , 一边好奇地想象着蓝天之外的世界 。
在那之后 , 每次父母带我去逛书店 , 我总是喜欢在科普书架上翻看天文和航天方面的书 , 津津有味地“研究”着新星爆发、黑洞、运载火箭和航天飞机 。 每次发射直播 , 火箭点火起飞后尾焰撕裂空气的声音与“跟踪正常”的报告声交织在一起 , 那或许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 。 看着火箭越飞越高、渐渐隐没于蓝天之中 , 我的思绪也飞向了九霄云外 。 不论我在哪里 , 不论发射窗口是在凌晨还是深夜 , 我总会想办法见证每一次重要的航天时刻 。
神舟十三号发射前的航天员见面会上 , 当亚平老师再次说出那句“飞天梦永不失重 , 科学梦张力无限”时 , 我顿时感觉自己的心被揉了一下 , 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那个高一的夏天 。
太空授课后的第二天 , 物理课上 , 老师拿出半节课来回顾了太空授课中讲到的与牛顿第二定律有关的片段 。 我不仅惊叹于微重力环境的神奇 , 也突然觉得手中试卷上的小滑块、斜面和传送带不再“面目可憎” , 即使这些习题依然令我头大 , 但这些困难与挑战是追寻科学真理道路上必不可少的铺路石 。
与其他勇于追梦、敢于圆梦的航天爱好者不同的是 , 我并没有选择航天作为我的事业 。 我在文理分科调查表上写下了“文史类”三个字 , 也从此走上了一条几乎不可能与航天产生任何交集的路 。
时至今日 , 首场太空授课已经过去了8年 , 我也已经在我所选择的道路上走了8年 。 从高中念到博士 , 我并不后悔当年的选择 。 我热爱我现在的专业 , 也确实志在于此 , 这正是我当年选择文科的初心 。 但我对航天的热爱也并未因此而衰减分毫 。 航天 , 依旧是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
长五首飞、嫦娥探月、北斗组网、天问探火、核心舱发射、航天员出征、出舱行走……每一次“航历新年”的庆祝者中总少不了我的身影 。 闲暇之余 , 我偶尔也会搜集和整理一些航天史方面的资料 , 并以学习笔记的方式呈现出来 , 同航天爱好者们一起分享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