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 , “交联聚烯烃”人工晶状体顺利通过国家医疗器械权威检验机构审定 , 检验合格 , 符合临床试验前提条件 。
在陕西放飞梦想
11月2日 , 团队成员怀着紧张的心情 , 聚集在办公室 。 这天 , 他们的产品将首次用于临床手术 。 大家拿着手机 , 盯着工作群里的动态 , 一片寂静 。
手机的另一端 , 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 临床手术正在这里开展 。
“手术开始”“人工晶状体顺利植入患者眼球”“手术成功!”
工作群里消息传来 , 团队成员一阵欢呼……
据介绍 , 接受手术的患者视力显著提升 , 术后一周复查中 , 各项指标逐步恢复到健康水平 。 未来 , 全国临床试验还将在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开展 。
“我们的项目已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 , 被纳入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 最初决定做这个项目时 , 会听到很多质疑的声音 , 会有人说‘国际巨头垄断的核心技术怎么会被你们轻易攻关’ , 也有人对项目前景表示怀疑 。 ”回忆起创业艰辛 , 郭光旭十分感慨 , “但是 , 我们也获得了许多帮助 。 ”
刚来西安 , 团队成员就享受到了“家门口”的服务 , 有工作人员上门为他们办理工作相关证件 。 省市区组织部门多次上门 , 同他们面对面交流 , 询问项目进展有什么困难 , 一一作出回复、协调解决 。
在人才政策支持下 , 现在 , 团队成员不仅能享受住房、就医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 在项目、资金等方面也获得了一定支持 。
更为重要的是 , 在陕西省各级支持下 , 公司设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创新基地 , 让团队成员能够培养出更多科技人才 。
当前 ,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一路快马加鞭 , 已成为创新创业人才新高地 。 郭光旭同团队也在积极谋划 , 期待通过秦创原实现与更多在陕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交流 。
“空间无限广阔!”郭光旭表示 , 他们将立足陕西的干事创业平台 , 带领团队继续瞄准医药关键“卡脖子”技术 , 积极探索新型专利材料在其他植入型医疗器械领域的广泛应用 , 为更多患者提供创新产品和优质服务 。 (采访人员甘甜)
来源:陕西日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