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苗期:幼苗期以促进根系的良好发育以及壮苗为首要目标,需要短日照、强光 。
发棵期:发棵期则以促进茎叶快速生长,增强光合作用,促进光合产物的合成,为薯块的生长发育奠定良好基础为主,所以这个时期需要充足的光照和长日照条件 。
结薯期:这个时期需要控制茎叶生长,重点将光合产物转移到匍匐茎中,促进薯块的快速生长,马铃薯80%的产量就来自于这个时期,短日照能够起到良好的控茎叶生长的作用,减少光合产物在茎叶中的损耗,而较大的昼夜温差又能够极大限度的保障淀粉的积累,促进薯块的快速膨大,为高产打下基础 。所以,短日照、较大的昼夜温差、强光照是这个时期最佳的光照条件 。
3、马铃薯不同时期对水分的需求
发芽期:马铃薯发芽需水量非常少,基本上种薯块中的水分即可维持苗芽生长所需 。此阶段,土壤不宜过湿,以免土壤通透性不佳,种薯块缺氧,气孔张开,感染病菌而造成烂薯 。但也不宜过于干燥,防止土壤反吸收种薯块中的水分,现在芽苗的生长 。此阶段土壤湿度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50%左右即可 。
幼苗期:此阶段重点是促进根系的发育,培育矮壮苗,所以保持土壤通透性极为重要 。此阶段土壤湿度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即可 。
发棵期:这个阶段是茎叶快速生长,干物质急剧累积的时期,水分需求量较大,土壤湿度需保持在田间持水量在70%~80% 。但在该阶段后期,子薯已经形成,为了促进光合产物向子薯运输,加快薯块干物质累积和生长发育,开始需要控秧,以减少对光合产物的消耗,此时土壤湿度需降低至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 。
结薯期:马铃薯总产量的80%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这个时期对干旱极其敏感,即使轻微而短暂的干旱都会对产量产生影响 。前期土壤湿度需持续保持在70%~80%这个范围内,切忌忽干忽湿,如长期干旱后再灌溉一次,这个时候极易造成薯块的二次生长,薯块顶端再生长出小子薯,且外形呈现两端粗、中间细的葫芦状 。后期土壤湿度维持在50%~60%即可,有助于薯块表皮栓化 。
4、如何提高马铃薯的抗旱能力?
水是马铃薯中极其重要的组成成分,植株中90%是水分,而块茎中也有80%的水分,由此可见,水对马铃薯极其重要 。
首先,干旱会限制根系的生长,影响养分的吸收和地上部茎叶的生长,降低光合效率,减少干物质的积累,最终影响产量;其次,干旱会限制块茎的膨大,甚至产生畸形薯;再次,在块茎形成期,忽干忽湿会严重影响薯块的商品品质,干旱时,薯块周皮易发生木栓化,当水分充足时,虽然木栓化现象得以缓解,但容易发生二次生长,薯块顶端长出小子薯,且薯块两端粗,中间细 。除此之外,在块茎生长后期,较严重的干旱会促使薯块内部产生褐斑,影响马铃薯的商品品质 。而且在收获期,土壤过于干燥,也极易损伤薯块 。
根据相关专家(康玉林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块茎形成期保持水分充足,可以增加淀粉含量 。在干旱年份,定期定量浇块茎水每亩增产可以达到24%~36.8%,即使在风雨年,也可以增产0.9%~13.9% 。
要保证马铃薯丰产优质,灌溉是关键之一 。严格根据不同时期马铃薯的生长需求控制土壤湿度,忌“忽干忽湿”,“定时定量”灌溉,给马铃薯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生长环境 。除此之外,在灌溉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则需要考虑提高马铃薯的抗旱能力,钾肥的合理施用对于提高马铃薯的抗旱能力具有比较显著的效果 。苗期是钾的临界点,适当补充钾肥,可以提高植株的保水能力,并且使幼苗挺立、健壮,光合作用能力增强,抗病能力也会相应增强 。
- 马铃薯中后期管理要点是什么 马铃薯中后期管理要点
- 最适合马铃薯的繁殖方式是什么 马铃薯的两种繁殖方式
- 马铃薯是植物的根还是茎
- 木薯粉和马铃薯淀粉有什么区别
- 马铃薯叶枯病的防治方法
- 2岁宝宝营养不良怎么办
- 马铃薯对养分的要求芭芭农场 马铃薯对养分的要求
- 洋芋跟马铃薯的区别 马铃薯和芋艿的区别
- 马铃薯对养分有什么要求
- 马铃薯变绿了还可以吃吗? 马铃薯发绿了还能吃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