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小、测温最精准的可穿戴式连续智能测温设备 , “腋下创可贴”的测温芯片只有米粒大小 , 但测温精度可达到0.05摄氏度 , 充电一次能连续使用10天 , 可以满足冬奥会等大型赛事的疫情防控需求 。
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 , 让碳排放趋近于零
文章图片
国家速滑馆的场馆冰面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 , 成为目前世界最大的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打造的多功能全冰面 , 碳排放趋近于零 。 全冰面模式下每年仅制冷部分就能节省200多万度电 。 同时 , 包括国家速滑馆在内的4个场馆均使用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剂 , 北京冬奥会碳排放将全部中和 。
氢燃料电池车亮相冬奥
氢能源汽车的研发将在科技冬奥中得到展示 。 目前 , 具有中国技术特色、国际先进的氢燃料电池客车已经实现零下30摄氏度极寒环境下的储存和冷机启动 , 以及开启暖风空调场景下300——450公里的长续驶里程 。 这些车辆在服务场景多、气候条件差、道路情况多变的冬奥会进行示范应用 。
文章图片
北京冬奥会期间 , 张家口赛区将投入625辆氢燃料电池车 , 为赛事提供交通运输服务保障 。 目前 , 400余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正在张家口运行 。
六自由度平台技术为运动员提供逼真的训练环境
【解码科技冬奥 这些成果刷新你的想象】
文章图片
位于北京的二七国家冰雪运动科训基地配置了六自由度电动模拟体育训练系统 。 六自由度训练技术之前主要用于航空模拟训练 , 如今是首次引入体育领域 。 利用六自由度平台技术、VR虚拟技术与体育项目数字建模技术相结合 , 为队员提供逼真的训练环境 。
除了六自由度电子设备外 , 在二七厂科训基地内还拥有国内首个体育专业风洞实验室 , 着力解决运动员训练、比赛中的风阻问题 。
云转播
文章图片
在转播技术方面 , 云转播把传统必须集中到一个地方的转播拆解成三个环节:前端信号采集 , 云端编辑处理 , 导播制作环节 。 实现了转播设备云端化和人员服务远程化 , 减少了昂贵的转播车和相关设备的投入 。 此外 , 运用VR的交互式多维度观赛体验可以让冬奥观众自主从不同角度和位置观赏冰雪运动比赛 。
除此以外 , 还有很多新技术、新应用已经或即将亮相冬奥会 。 在各种先进技术加持下 , 2022北京冬奥会一定精彩绝伦 , 一起期待 。 (文案:王莹 参考新华社、央视新闻、光明网、中国新闻网等媒体报道)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