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9.20 6.3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是哪一天开始的(6.3虎门销烟)
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318,《清朝史话》连载25,欢迎收看 。
由于满清的闭关自大,西方国家连连派遣贸易使团,没有引起清廷的重视;西方国家不断运来的洋货,也没能砸开“天朝”的大门 。这对于一向以牟取暴利为最高准则的西方殖民者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桩憾事 。

虎门销烟9.20 6.3虎门销烟

文章插图
16、17、18三个世纪,西方商人从事海外贸易,盈利通常是400%, 最高时竟达2000% 。
然而,英国的商品(钟表、玻璃制品、棉毛织品、金属制品等),不受中国人的欢迎 。中国农民自织的土布,比洋布既便宜又结实 。17世纪中、后叶,英商三次来华全亏了本 。18世纪中叶以后,英国对华贸易,每年额差仍在二百万元左右 。英商见中国缺少铝制品,改贩铝制品,还是不行 。
有个英商盘算:中国四亿多人,每人一套食具(刀、叉)、每家一架钢琴,该买多少?于是,运来大批刀叉、钢琴,结果赔了大本 。因为中国农民连饭都吃不饱,还哪里有钱买琴弹!
中国的生丝、丝织品、茶叶、土布、大黄,英国等西方国家却不能不买 。英国从非洲弄到的白银,却大部输入中国 。
这种入超的局面,只在英国大批贩运鸦片之后,才改变过来 。
01、天门洞开
鸦片,唐代贞元时期(800年左右)已从阿拉伯输入中国 。那时叫罂粟 。阿拉伯人称之为“阿芙蓉” 。明代中叶后,中国才译作“鸦片” 。由于它含有大量的生物碱(吗啡、可太因、那可汀),有提神、镇痛、止泻、辟瘴等作用,因此,《本草纲目》等书,把它列为药材 。最初,中国人只是吞其籽、食其壳,明末,才把它的浆跟旱烟沫和成丸来吸 。康熙时,也当药材进口 。后来,雍正皇帝才下令禁止吸食 。乾隆以后,政治腐败,官僚们开始吸食纯鸦片 。乾隆中叶,主要烟贩是葡萄牙人,但每年不过贩来二百来箱 。
英商第一次向中国输入鸦片,是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 。他们终于发现这是赚钱生意:每箱买价只需250印币,而卖价竟高达1600印币!于是,他们便开始大量向中国输入,乾隆四十五年 (1780)至嘉庆二十一年(1816)间,每年都向中国输入五千来箱 。嘉庆二十二年(1817)到道光十八年(1838),短短的21年间,鸦片的输入量又增加了8倍多 。
英商不仅从海上运来鸦片,而且从印度、锡金向西藏输入 。鸦片的大量输入,引起了严重的后果:中国由出超国变成了入超国,白银大量外流、银价急剧上涨,老百姓(尤其是农民)负担空前加重 。
道光三年(1823)到道光十四年(1834)间,平均每年外流白银五百万元,银价上涨一倍还多!
嘉庆皇帝和道光皇帝,都曾严令禁止输入鸦片 。但是,英国政府和商人,却通过武装走私、宗教走私、贿赂清朝地方官走私,使买卖越做越大 。他们盘踞广州湾中的伶仃岛、大屿山、买通吏役,哨官和衙门,用大船作海上仓库,用小型快速的“飞剪船”往大陆运,还组织了替他们转卖的“窑口” 。
衙门成了烟馆,官吏成了烟贩,伶仃岛成了毒窟!
英国的炮舰,打不开“天朝”的大门,但是,英国的鸦片烟,却传遍了“天朝”统治下的广东、福建、浙江、江南、山东、天津、关东各海口、山西、陕西、盛京、云南、直隶、康藏等地,“天朝”的京官、外官、幕宾、吏胥、贵戚、旗丁、太监、绿营官兵、娼妓、优伶、尼姑、和尚、道士等,都有不少人变成了面色铁青、骨瘦如柴的大烟鬼 。
而在广东、福建、浙江、云南、山西等地的种植,甚至使得下层人民也逐渐地成了“瘾君子” 。道光十五年 (1835),全国就有200万人抽大烟!英国人马尔丁也不得不承认: “充当凶手的英国人和服毒自杀的华人彼此竞争,向吃人神的祭台 上贡献牺牲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