饵料的入水雾化状态,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调整,想怎么钓鱼都随你便!( 二 )


要知道,钓鱼时一个动态的过程,说是时时变化,都是不过分的,在诱鱼时、聚鱼时,连杆时、连杆后的鱼情,都是不同的,我们可以做一个小的测试,就立马能判断一下,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鱼口减缓甚至是闭停,当然,这个前提是补窝了,而且动静没有太大,把鱼给惊散了。

饵料的入水雾化状态,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调整,想怎么钓鱼都随你便!

文章插图

1、调整钩饵离底,离底8~15厘米,如果又开始出现连续的中鱼,说明之前的钓饵和窝料都雾化的太快,导致鱼群离底了,要么不做调整,改为钓离底,因为饵料雾化,导致的鱼群离底,补窝不及时,或者动静大点,就很容易散窝。如果钓离底,5~8分钟没有鱼口,那说明不是鱼层错层的问题;
2、确定不是鱼层错层了,饵料状态不变,连续抽上3~5竿,在距离原钓点2~3米左右的位置,继续观望一下鱼口,如果没口,说明窝子附近的鱼,要么快被钓完了,要么快散窝了,这个时候,需要做的,就是调整饵料,增加雾化区域,看看能不能来个二次发窝;如果有鱼口,多试几次,还有连杆的迹象,那就说明起鱼的时候,动静大了点,可能惊鱼了,距离原窝点大约2~3米的距离,重新开始打窝吧,很快就聚鱼了。

饵料的入水雾化状态,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调整,想怎么钓鱼都随你便!

文章插图

总体来说,商品饵比较麻烦的一点,就在于此,味型配比好控制,雾化,很不好量化,但是实战时,其实味型差不多,并没有要求一定要精准,到1%的误差都能有明显区别,更多的,是饵料在水底的状态,影响到进窝鱼的觅食,加上起鱼提鱼时,有可能的惊鱼跑鱼,所以多练手,勤实战,多总结,方法也就这么多,哪个更适合自己,就多用用这种思路,时间久了,状态的调控,也就能调整自如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