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杀菌剂的品种及作用方式介绍


杀菌剂又称杀生剂、杀菌灭藻剂、杀微生物剂等,通常是指能有效地控制或杀死水系统中的微生物-细菌、真菌和藻类的化学制剂 。在国际上,通常是作为防治各类病原微生物的药剂的总称 。那么都有哪些常见杀菌剂?作用方式有哪些?
一、代森锌
1、作用方式:原药为灰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有臭鸡蛋味 。是一种保护性杀菌剂,对霜霉病菌、晚疫病菌及炭疽病菌等多种病菌有较强的触杀作用 。
【常见杀菌剂的品种及作用方式介绍】

常见杀菌剂的品种及作用方式介绍

文章插图
其有效成分在水中易被氧化成异硫氰化合物,对病原菌体内含有—SH基的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并直接杀死病菌孢子,阻止病菌侵入,对作物安全 。应掌握发病初期用药,持效期较短 。对高等动物低毒,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 。
2、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发病初期,用80%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喷雾,可防治瓜类猝倒病、立枯病、角斑病、枯萎病、炭疽病、霜霉病等多种病害 。隔7~10天再喷一次 。
二、代森锰锌
1、作用方式:代森锰锌是一种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其作用机理是抑制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 。原药为灰黄色粉末,在高温时遇潮湿也易分解 。对高等动物低毒,对人的皮肤和黏膜有一定刺激作用 。对鱼类有毒,在试验剂量下,未发现“三致”现象 。
2、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防治瓜类的炭疽病、疫病、霜霉病、叶斑病、黑点病等,用代森锰锌在发病初期喷施,隔7~10天后再喷施一次,共喷2~3次 。
三、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
1、作用方式:甲基硫菌灵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具保护和治疗两种作用 。其作用机理是当该药喷施于植物表面,并被植物体吸收后,在植物体内,经一系列生化反应,被分解为甲基苯并咪唑—乙—氨基甲酸酯(即多菌灵) 。
干扰菌的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病菌孢子萌发长出的芽管扭曲异常,芽管细胞壁扭曲等,从而使病菌不能正常生长达到杀菌效果 。纯品为无色结晶,难溶于水,对酸碱稳定 。对高等动物低毒,对皮肤、黏膜刺激性低,对鱼类毒性低,对植物安全 。
2、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用70%可湿性粉剂500~700倍 。防治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褐斑病、叶霉病等均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隔7~10天喷施一次,共喷2—3次;也可用种子重量的O.3%~0.4%进行拌种处理;或用7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防治枯萎病也有较好的效果 。
四、百菌清
1、作用方式:百菌清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可替代有机硫和铜制剂,具预防作用,没有内吸传导作用 。其作用机理是与真菌细胞中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发生作用,与该酶中含有半胱氨酸的蛋白结合,破坏菌的活力,使真菌细胞的新陈代谢受破坏而丧失生命力 。
百菌清在植物表面有良好的黏着性,不易受雨水冲刷,药效稳定,残效期长 。纯品为白色结晶,无臭味;工业晶为黄色结晶,稍有刺激性臭气,不溶于水,微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在常温下稳定,对一般酸、碱及紫外光稳定,但不耐强酸,耐雨水冲刷,无腐蚀性 。对高等动物低毒,对鱼类毒性大 。
2、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防治瓜类霜霉病、炭疽病、疫病,在发病初期,用75%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每公顷用药液量为1 000千克,隔7~10天后再喷施一次;500--600倍液可防治苗期猝倒病、立枯病等病害 。
五、雷多米尔(甲霜灵、瑞毒霉、甲霜安)
1、作用方式:雷多米尔是一种具上、下传导作用的内吸性杀菌剂,具保护和治疗作用,当药剂喷施于植物上后,能被植物的种子、根、茎、叶吸收并传导到各个部位,所以它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作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