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行驶在翠绿如染的林荫道上,暖阳一路向前铺展 。对于候庄这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我并不感到陌生 。掐指算来,去过少说有六七次了 。最早十年前就去过,为候庄的紫峰山辣椒色素厂办理标准备案 。后来随省,晋城市,高平布作协的师友几次到侯庄参观,初识侯庄赵家老南院的沧桑和悠久的晋商文化 。
生活中我将自己定位成写作者,或者充其量是个文人的形象 。文人,喜舞文弄墨,更具多愁善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特质 。李清照,杜甫,白衣神相柳永,清代纳兰这些诗人多写悲秋之诗,更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之婉叹 。而如李白,曹操,陆游等豪放派诗人的君不见长江之水天上来,奔腾到底不复归,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之作,必竟少之又少 。用现代话来说是站位不同,人家是上层建筑顶端之人,居庙堂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古代的文人墨客走中庸之路 。游山玩水,赏花弄月,触景生情,吟些山水诗作,如,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落霞与孤鹜齐飞 。

文章插图
村东阁外的泊池
原先的大队部做了苹果合作社的办公场地 。阳光明媚,二进院的小楼现在眼前 。楼前的花池里栽种了瓜果,也颇符合苹果合作社的招牌 。几架葡萄斜依木架上享受暖阳,青色的叶子生机盎然,梢头已长出粗壮的花箭,花开后就要挂果了 。旁边有一簇白色的花 。我惊喜地喊出来,这是二月兰无疑!我办公室的百草盆里也有这花,今年刚挖的 。
文明却说不是二月兰,该是萝卜花 。我说不可能,这花跟我的二月兰一摸一样 。文明说用辨花软件扫描便知 。我说用支付宝扫描也行 。我扫描了,果然是萝卜花 。真是奇了 。我想起村人笑话孔圣人的话,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我很少在农村生活,自然连韭菜和蒜苗分不清,如果都长在地头的话 。
而在路上,遇见一种黄色花,很好看 。我扫描了,是奇怪的名子,秃疮花 。我跟文明说了 。文明说不可能有这花的名字 。他扫描了,真是秃疮花,连说日怪 。
文明虽是司机,却在书画方面很有造诣 。我见识过他写的毛笔字和画作,当是有功力,几十年描摹,非一日之功 。每年单位和市里举办书画展,都有他的作品获奖 。他跟我说他也很喜欢考古,喜欢钻研碑文上的书法,有时要地碑文拓下来,回去再临摹学习 。

文章插图
路上见一水池,俗称泊池 。圆形,容积有小型足球场那么大 。出口向北,四周围花墙,东西各有壁照似的装饰樯垛,下面地基用了巨大的砂石 。正门顶端有题额,政治挂帅 。下有碑记一块,上书时间为一九六零年 。我从水池砖墙的印痕猜测水池是民国时期所建,因姬震魁为县长的陵高县政府曾设在侯庄村 。而事实上我后来跟村人打听,是明清商贾赵姓商人所建 。时间向前推演了三百年 。
其实,来侯庄参观必提赵家老南院 。赵家是从明朝兴起的一族商贾大户,号称赵百万 。先期以下江南做小货郎买卖为生,后财资日巨,成为晋商四大票号之一 。赵家后代屡屡考取功名,居朝堂为官 。赵家在侯庄村置有棋盘大院,又分南院和北院,规模宏大,房屋雕梁画栋,廊厅曲榭,异常精美,足以显示一代晋商的风貌 。
池畔为邻,有阁楼 。单檐歇山顶构架,下有涵洞,两侧城楼的地基用巨大砂石砌就,显示古典雄浑之美 。既然泊池在古代被称作西池,眼中的阁楼必为西阁 。也即现在的候庄村原在村外,穿过西阁门才是古时的侯庄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