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落井下石的文言文

1、形容人落井下石的文言文形容人落井下石的文言文出自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 , 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 , 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释义是看见人掉进井里,不伸手救其 , 反而往井下扔石头 。借以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 。
2、自相矛盾是文言文吗【形容人落井下石的文言文】自相矛盾是文言文,出自《韩非子·难一》,讲的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不管是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不管是什么盾都戳的穿 。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自己的矛刺你自己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 。后来因为以形容某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 。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 。后因以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之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
3、鳏寡孤独这一词出自哪篇文言文《礼记·礼运》的《大同篇》中,有这样的几句:“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意思是说:让年老的各有适当的归宿,年轻的各有一定的用处,年幼的各有应得的成长条件 , 鳏寡孤独和废疾人,都有受到赡养的权利 , 这是儒家设想的所谓“大同世界”的景象 。
4、郗太傅在京口文言文翻译1、《郗太傅在京口》文言文原文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 。丞相与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 。”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 。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郗公云:“正此好!”访之 , 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
2、《郗太傅在京口》文言文翻译
太傅府招女婿,虽说也是大事,但有什么好写的呢 。
未料,确有可写之处,而且写得如此之妙 。
对如此大事、幸事 , 王丞相居然对太傅府的使者说:“君往东厢任意选之 。”多潇洒 。选得中选不中 , 选谁不选谁,无所谓 。
而面对如此富贵,王羲之同志更是“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宠辱不惊 , 富贵于我如浮云 。
这就是东床一词的来源吧?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