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 , 受到计算机智能、基础设施、互联通信等各种因素的制约 , 自动驾驶的落地一直是一道难题 , 亟待攻破 。 美国国家公路管理局(NHTSA)和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将自动驾驶分为L0-L5级 。 目前 , 市面上的自动驾驶主要处于L2-L3之间 , 即部分自动化和有条件自动化 。 典型的例子就是特斯拉 , 尽管其新能源汽车一直在全球热销 , 但其交通事故和安全问题频出 。 究其原因就是自动驾驶仍不健全 , 因此业界对自动驾驶是否能落地产生了怀疑 。
另一方面 , 以谷歌旗下Waymo为代表的自动驾驶初创企业一直在不断的通过道路测试 , 向自动驾驶的目标迈进 。 例如 , 美国加州的道路测试就吸引了全球的企业参与 , 并推出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的试运营 。 中国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 , 也开放了自动驾驶路测 , 目的也是推动其落地 , 抢抓红利 。 但是 , 这些路测尝试均处于封闭场景或特定区域 , 难以扩大和普及 。 尤其在路况复杂的道路和场景中 , 自动驾驶车辆依旧难逃安全问题的困扰 。
然而 , 不少厂商开始尝试“降维落地”的方式 , 先从封闭场景着手 , 例如矿场、园区、停车场等 。 从而催生出采矿车、RobotBus、物流配送车、扫地车以及自动泊车技术等解决方案和技术 , 逐步推进商业化落地 。 所以 , 目前自动驾驶仍不能称作为“无人驾驶” , 而应称为“自动辅助驾驶”或“辅助驾驶” 。 无论如何 , 其目的原本就是辅助驾驶者 , 带来更轻松、更安全的驾驶体验 。
脑机接口:挖掘人脑的无限潜力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直以来 , 脑机接口都存在于科幻电影中 , 但科学家通过多年的动物实验 ,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 , 相关方案也越来越成熟 , 证明了其可行性 。 目前 , 脑机接口的尝试主要用于恢复听觉损伤及视觉和肢体部分的运动能力 。
但从脑机接口的功能来看 , 除了监测(监测人体意识和状态)、替代(替代损伤和疾病而丧失的自然输出)、改善及恢复(改善某种疾病的症状或恢复某种功能)之外 , 还包括增强(为健康人增加或扩展某种机能)、补充(补充和增加大脑控制方式 , 实现多模态控制)等用途 。 从中可知 , 脑机接口不仅面向医疗健康 , 还将涉及娱乐、智能家居和军事等领域 , 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 去年8月29日 , 埃隆·马斯克的脑机接口Neuralink公司展示了大脑被植入脑机接口设备的小猪 , 实时读取其脑部活动信号的新技术 , 震惊业界 。
另一方面 , 在脑机接口技术发展的同时 , 其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依旧存在 , 更受到动物保护组织的关注 。 同时 , 还有另一种声音 , 即一旦有人通过脑机接口实现对人的控制 , 尤其是该技术被黑客利用的话 , 结果不堪设想 。 不过 , 脑机接口对于医疗健康等行业 , 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 值得人类不断地尝试 。
量子计算:颠覆传统通用计算机的计算方式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遇事不决 , 量子力学”这句网络流行语 , 生动地表达了量子计算的重要地位和前景 。 量子计算 , 是一种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调控量子信息单元进行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 。 相比传统通用计算机来说 , 量子计算由于量子力学叠加性的存在 , 效率和处理问题的速度更高 , 尤其面对海量数据 , 量子计算将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