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现象在其他行业可能不是这么典型 。 比如信息技术产品在入市以后为零关税 , 但IT行业在中国是另一种模式 , 不是横向水平分工 , 而是垂直分工 。 我们进口主要的零部件 , 然后将其组装变成最终产品 。
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等相关信息技术公司都采用了这种模式 , 和汽车公司稍微有点区别 , 后者零部件为本地化生产 , 而IT公司是进口零部件在国内组装 , 然后再出口 , 类似于加工贸易 。 最后的结果也是一样 , 出口远远大于进口 。
这些现象的关键因素在于 , 当时来看 , 中国的消费能力并不是很强 , 但从生产能力和生产素质来讲很强 。 所以对跨国公司来说 , 更多选择在中国生产 , 而不是向中国销售 。 其结果是 , 入世后我国贸易都是顺差 , 一年逆差也没有 , 这相应地又带动了中国制造业发展 , 现在我们的全产业链布局也与此有关 。 (当时)中国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和要素禀赋 , 让我们作为生产者的定位远远高于消费者的定位 。 当然 , 从国家的政策来看 , 也都是鼓励生产 。
加入CPTPP的策略和实质考虑
第一财经:你认为中国现在申请加入CPTPP是出于什么考量?是因为要在WTO之外“两条腿”走路吗?
屠新泉:在CPTPP的问题上 , 美国现在无法 , 也不会加入 。 可以看到 , 美国国内许多学者都很受刺激 , 自己策划的多边机制 , 自己不加入 , 但中国要加入了 。
至于中国是否能加入、何时加入 , 这是第二考虑 。 我们要加入是一种姿态 , 但也存在实质性的考虑 。 自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完成 , 我们再推CPTPP下一步也是顺理成章的 。 因为我们之前也推进过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 , 未来把RCEP与CPTPP相整合 , 也不是不可能 。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 , 亚太是我们的一个根据地 , 继续推进CPTPP并不意外 。
对于加入CPTPP中一些改革性的难题 , 我的理解是 , 中国政府并非完全没有改革意愿 。 2016年 , 中美双边投资协议(BIT)其实已经谈完了 , 这当中就涉及许多话题 , 所以对我们来讲改革并不是完全不可能 。 另外 , 推进国际条约也是改革开放的一种成本较低的路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