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养鹅注意什么 早春养鹅的注意事项


早春气候寒冷潮湿 , 致病因素多 。而刚出壳的雏鹅 , 体质娇嫩 , 绒毛稀少、体小 , 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不强 。因此 , 在早春季节 , 如饲养不当 , 雏鹅容易发病 。为此 , 必须加强饲养管理 , 以提高雏鹅成活率 。其中 , 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选好雏鹅
健康的雏鹅表现为绒毛粗长、洁净、有光泽 。卵黄吸收良好 , 脐带收缩完全 。无脐钉 , 脐部周围无水肿 。举止活泼 , 眼睛灵活而有神 , 反应灵敏 , 叫声响亮 。用手握住颈部并提起雏鹅时 , 脚能迅速收缩并挣扎有力 , 将雏鹅仰翻放置 , 很快能翻身站起 。腹大、血脐、大肚脐、跛脚、瞎眼、歪头等弱雏、畸形雏、病雏不能选用 。

冬天养鹅注意什么 早春养鹅的注意事项

文章插图
注意彻底消毒
在进雏前要对育雏室彻底消毒 。通常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溶液15毫升和高锰酸钾75克熏蒸消毒24小时;地面用抗毒威(或其他消毒剂)1:200浓度喷洒消毒;放养场地用20%石灰乳或3%烧碱水喷洒消毒;用具清洗后曝晒或用化学消毒剂泼洒消毒;曾饲养过禽类的育雏室可用20%石灰乳泼涂墙壁消毒 。
注意保温
雏鹅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 , 特别是抗寒能力差 。保温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雏鹅的成活率 , 所以冬春季节要严格控制好适宜的温度 。一般开始时温度为30~28度 , 以后每周降低2度 , 当温度降到20~18度左右时就可逐渐脱温而随常温饲养 。雏鹅对适宜温度的表现为:雏鹅活泼 , 羽毛光滑整齐 , 均匀散布于育雏栏周围 , 吃食、饮水正常 , 能安静休息 。如果雏鹅集中成堆 , 挤在一起 , 或密集于热源处 , 绒毛竖起 , 并不断发出长而尖锐的叫声 , 说明温度过低;如果雏鹅远离热源、呼吸加快、频频喝水、食欲下降、不时发出高而短促的叫声起卧不安、难以入睡 , 说明温度过高 。发现上述不正常情况应立即调节温度 。保温的方法有锯屑炉、煤炉、地下烟道、电热伞、红外线灯泡、电热板等等 , 可根据具体条件选择应用或配合应用 。
注意防湿
湿度和温度同样对雏鹅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 而且两者是共同起作用的 。低温高湿使体热散发很快 , 易引起感冒、拉稀、打堆 , 造成僵鹅、残次鹅和雏鹅死亡;高温高温使体热散发不出去 , 食欲下降 。同时 , 高温、高湿 , 易引起病菌大量繁殖 , 造成雏鹅发病率上升 。高湿是育雏大忌 , 所以 , 室内喂水时切勿外溢 , 经常打扫卫生 , 勤换垫料保持干燥 , 使育雏室内相对湿度处在60%~70%之间 。
注意通风
雏鹅新陈代谢旺盛 , 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粪便 , 产生水蒸气和氨气等有害物质 , 需要及时排出 , 保持空气新鲜 , 否则会造成雏鹅氨中毒 。为此 , 要加强育雏室通风 。通风应在晴暖天中午进行 。先提高室温1~2度 , 再慢慢开启门窗 , 注意不要让风直接吹到雏鹅身上 , 以免受凉 。
雏鹅的饲养密度与雏鹅的运动、育雏室空气及室内温度等关系极为密切 。饲养密度过大 , 不利于生长发育且易出现啄羽、啄趾等恶习;密度过小 , 则降低育雏室的利用率 。合理的饲养密度为:一周龄时 , 每平方米面积饲养25只 , 随着雏鹅生长 , 不断调整饲养密度 , 到一月龄时 , 每平方米面积饲养4~5只 , 同时 , 为防雏鹅打堆而压死、压伤以及有利于雏鹅生长均匀、发育整齐 , 要经常根据雏鹅大小、强弱进行合理分群 。一般每群以50~100只为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