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
《咬文嚼字》在评选流行语的时候 , 剔除了“yyds”等网络用语 , 也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不反对部分网友使用它们 , 但绝不赞成让它们进入年度流行语榜单 。
这得到了语言学家的认可 , “语言的生命在使用者中间 , 评选可以基于自己的价值和准则 , 但并不能决定语言的存灭 。 ”有语言学家对《工人日报》采访人员表示 。
语言学中有一个比喻:语言是一条河流 , 不断有旧的渣滓沉于河底 , 最终消亡 , 也不断有新的河流汇入 , 让这条河流保持活力 。 这个比喻用来形容新旧语言现象的出现和消亡 。
这能解释网络用语的“转正”现象 。 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的头版标题出现了网络用语“给力” , 这成为标志性事件 。 此后 , 许多网络用语开始出现在主流媒体中 。 当年 , 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9》中还表示 , 网络热词不断丰富着民众的语言生活 。
仔细研究那些被认可并“转正”的网络词语 , 不难发现它们都带有这样的特征:符合汉语结构规律、符合汉语语法规范 。 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何即使使用者众多 , 时下的一些网络用语也越来越难以“转正” 。
语言规范不仅是各个语言内在的要求 , 全民语言中那些准确、鲜明、生动和具有普遍性的成分才有机会在语言的长河中葆有长久的生命力 。“你OUT了”“886”“法海你不懂爱”之类等消失的网络用语 , 原因就在于此 。 相信“yyds”“绝绝子”这类在表意体系的汉语里看不出所指为何的词 , 一定也会消失 , 同样基于此理由 。
【yyds等落选十大流行语,网络流行语与现实世界渐行渐远?】北京城市学院国际文化与传播部教师包媛媛认为 , 即使出于纯洁和规范母语的良好目的 , 我们在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上 , 也不必“一棍子打死” 。 该规范的规范 , 该引导的引导 , 但网络世界 , 大可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我们理应相信汉语历经数千年而不衰 , 自有其强大的自我净化和发展功能 , 自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
此前报道:《咬文嚼字》年度流行语 , “YYDS”和“绝绝子”为什么落选?
本期资深编辑 邢潭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