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图6/9
CQD、SOS出现在求救信号里丨britannica.com
那个年代 , 虽然海上船只早就开始用无线电来寻求帮助 , 但各个公司间的信号并没有统一 。 CQD是马可尼公司总部所在地英国的常用编号 。 此外 , 还有一套编号是来自德国 , 在这套编号中 , 求救信号用的是“SOS” 。 “SOS”并不是什么单词的缩写 , 而只是因为 , 在摩斯电码中 , SOS是“三短、三长、再三短”的电码组成 , 比较方便快速敲打出来 。
1908 年 , 就有国际组织建议使用 SOS 作为官方的国际遇险信号 , 但马可尼公司并没有来得及全面更换新信号 。 这其中的一个考虑也许是 , SOS的这套编码使用者们 , 其实是马可尼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 。 而美国更是因为反对国际无线电监管 , 直接拒绝了签署 SOS 协议 。
求救信号的不统一 , 让听到该信号的其他无线电操作员没有及时反应过来 。 但对于距离最近的加州人号上的操作员而言 , 不论泰坦尼克号发出的是CQD还是SOS , 他都没法接收到了 。 被骂“闭嘴”后 , 加州人号上的伊凡斯关闭了通讯设备 , 回屋睡觉去了 。

文章图片
图7/9
拉闸休息丨电影《泰坦尼克号》
“我们正在赶来”
泰坦尼克号的呼救 , 终于还是被其他船只听到了 。
法兰克福号是最早听到求救信号的船只之一 。 当接线员听到信号时 , 似乎并没有反应过来 , 也没有给出自己船只的位置 。 过了20分钟 , 法兰克号询问发生了什么 , 这让泰坦尼克上的菲利普斯又急又怒 , 甚至直接骂对方是“傻瓜(You fool)” 。 尽管如此 , 法兰克福号随后依然发出了信号:我们的船长将会来找你(Our captain will go for you) 。

文章图片
图8/9
泰坦尼克号与其他船只的无线电通信示意图丨clickamericana.com
“我们正在赶来(We are rushing to you)”波的号也向泰坦尼克号发出了无线电信息 。 随着呼救的持续 , 越来越多船只调转船头 , 破浪而来 。 喀尔巴阡号、毕亚马号、圣殿山号……他们全速向前的同时 , 也一直尝试与泰坦尼克号保持联络 。
而此时 , 泰坦尼克仍在下沉 。 菲利普斯让布里德先走 , 然后自己继续平静地向外发出求救信号 。 然而此时 , 求救信息传递得再远也没有用了 。 前来营救的船只无法像无线电一样在深夜的海面上光速穿行 , 全速前进的它们只能等来泰坦尼克号沉没的结局 。
凌晨2点20分 , 菲利普斯与泰坦尼克号一起沉入海底 。 此后救援船只的呼叫 , 也再无回音 。
尾声
一个半小时后 , 喀尔巴阡号抵达现场 , 并救下了救生艇上的710人 。 号称“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 , 在它的首次航行中就发生了海难 , 最终遇难人数超过1500人 。
毫无疑问 , 这场悲剧的原因是复杂 , 包括变化莫测的气候、充满危险的地理环境 , 当然还有船长与船员们的错误决策等等 。 无线电的问题只是诸多因素中的一个环节 。
尽管如此 , 我们不禁还是会想“如果操作员及时把冰山预警报告给船长” , “如果所有船只都统一了求救信号” , “如果加州人号的无线电操作员没有睡下” , “如果……”
忽视、傲慢、垄断……无线电在当时作为一项新技术 , 确实让信息传递到了千里之外 。 但发明者一定没有想到 , 故事最终的结局是让灾难多了一位实时收听的听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