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采访人员:任飞 每经编辑:吴永久
内窥镜好比是外科手术医生的眼睛 , 由于出现外科手术微创化发展趋势 , 因此多种应用场景对内窥镜的成像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 而在技术和成本限制之下 , 国产产品的市场份额依旧比较低 , 如何让医生从“看得清”到“看得深” , 博盛医疗已在3D等医疗图像前沿技术上做出突破 。
3D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在外科手术领域 , 手术过程微创化已是大势所趋 , 这不仅为病人最大限度减轻痛苦 , 同时也让手术的精细化程度得以提升 。 为保障微创手术顺利开展 , 内窥镜的临床运用愈加普及 , 其核心关键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手术成功与否 。
【从“看得清”到“看得深” 3D电子腹腔内窥镜博盛医疗引领行业发展】按照应用场景 , 医用内窥镜主要包括腹腔镜、关节镜、耳镜、鼻咽喉镜、宫腔镜、膀胱镜、胃镜、肠镜等 , 已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科室和不同疾病的治疗 。 2013~2017年 , 我国医用内窥镜行业销售额由102亿元增长至199亿元 ,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8.23% 。 此后5年 , 内窥镜行业的市场规模将持续保持年均9.25%的高速增长 , 预计将于2022年达到320亿元 。
博盛医疗核心产品3D全高清电子腹腔镜属于内窥镜中的腹腔镜这一品类 。 根据乙方宝对2020年中国腹腔镜产品中标数量及金额的粗略估计 , 2020年四季度 , 全国腹腔镜系统销售约580余套 , 成交额约9.94亿元人民币 , 平均中标价204万元 , 平均单套系统采购价180万元 。 其中 , 进口产品成交额占比约89.4% , 国产占比约10.6% 。 从分类产品成交额占比来看 , 4K超高清腹腔镜占比26.97% , 3D腹腔镜占比17.86% , FHD腹腔镜占比55.1% 。 可见 , 市场竞争格局中 , FHD腹腔镜仍是主要招标对象 , 且受限于成本与技术差异 , 国产3D腹腔镜的市场还没有打开 。
博盛医疗董事长陆汇海博士告诉采访人员 , 随着内窥镜在微创手术中普及 , 医生将不再只满足于“看得清” , 更提出了“看得深”的要求 , 不仅要清晰地看到人体组织的表层 , 还要看到组织器官的纵深关系 , 为手术过程提供更为准确的图像 。
“有别于4K、FHD等传统二维腹腔镜 , 3D电子腹腔镜为使用者提供了纵深感知 , 弥补了二维图像在空间定位和手眼协调方面的不足 。 3D腹腔镜在完成复杂手术时能有效提高手术精准性和完成度 , 缩短手术时间 , 降低损伤发生率 , 降低术中出血量 , 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水平 。 尤其在一些重要血管和组织的分离、淋巴结清扫、缝合打结、精细吻合操作中尤为明显 。 3D已成为腹腔内窥镜的发展趋势 。 ”陆汇海说道 。
公司已掌握前沿技术
3D电子腹腔内窥镜2015年由德国Stroz带到中国 , 目前德国Stroz、日本Olympus、美国Stryker等进口品牌占据九成以上市场份额 , 处于绝对垄断地位 。
由于3D成像系统本身的成像特性 , 目前市场上的3D腹腔镜都存在一个舒适区的概念 , 即观察的物体与镜头的距离应在一个适当范围 , 否则观察者会产生晕眩不适 。 也就是说 , 避免视觉晕眩是3D电子腹腔内窥镜用户体验的一条“金线” 。
由陆汇海申请PCT专利的核心技术 , 打破了舒适区的限制 , 在超短距/远距的应用中 , 运用立体算法能够自动适应 , 在增强三维纵深感的同时避免术者产生晕眩和视觉疲劳 。 这一核心技术使得博盛医疗拥有了媲美进口品牌的用户体验 。
博盛医疗总经理王德才告诉采访人员 , 3D产品其实很早就进入市场 , 2015~2019年两次出台专家共识 , 市场教育基本完成 。 “但技术实现难度较高 , 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 成长曲线相对稳定 , 目前3D采购占硬镜总体市场的20%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