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建筑与风水 客家县古墓风水


客家人,是黄河流域的汉民族向南迁徙,与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文化相互融合所发展出来的一个支系,主要迁徙的地点是广东、福建、江西等地 。现今,客家人作为汉族中影响深远的支系之一,遍布全世界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国内,尤以广东、广西、江西、福建的客家人最多,梅州、赣州、汀州是其中重要的聚居城市,被称为“客家三州” 。
【客家建筑与风水 客家县古墓风水】

客家建筑与风水 客家县古墓风水

文章插图

高度的聚居让客家人的文化习俗不仅没有消失,反而不断发展,由此产生的墓葬文化也是多种多样,不仅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深受少数民族山区文化的影响 。
客家建筑与风水 客家县古墓风水

文章插图

客家人在墓葬择址中,历来是选择将逝去的人葬在山上 。一个是因为传统丧葬文化的影响 。客家人作为迁徙的汉族人一直保持着来自中原的传统墓葬文化习俗,那就是重视丧葬和墓葬风水,选择一个风水极佳的位置,修建先祖的安息之所,不仅是感念祖先恩德,也是寻根思源的铭记 。另一个则是早年客家人的迁移之地多为山区,未经开发,耕地实在有限,受现实影响,讲究风水的客家人只有将祖先葬在风水好的山上,长期以往,客家人也多习惯于在山上安葬和祭祀 。
客家建筑与风水 客家县古墓风水

文章插图

客家人安葬方式有差别
客家人对逝者的安葬方式因为身处环境的不同也都有所差别,对遗体的安葬有一次葬、二次葬的说法 。客家人的一次葬有两个形式,一种是会选择风水好的位置,制作一定规模的永久性坟墓墓碑,一劳永逸,这种墓一般不会进行再葬 。另一种是逝者由家主择地埋葬,不设墓碑,只有简单的土坟,这种丧葬方式是受到家庭情况、少数民族简葬文化以及其他额外的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 。
客家建筑与风水 客家县古墓风水

文章插图

客家人进行二次葬又称拾骨葬,就是将逝者遗体寄放在某个地方,三四年之后,遗体化为白骨,再将先人的骸骨捡拾放在骨罐里,俗称“捡金”,客家人认为只有完成二次葬才算是子孙尽责 。骨罐有的会择时择地进行永久安葬,有的因经济原因而寄放在山上或者田间地头,因为年代久远,一些骨罐逐渐会成为无主骨罐 。现代采用火葬就更简单了,人死后直接火化,将骨灰放进坟墓中 。
客家建筑与风水 客家县古墓风水

文章插图

客家人墓葬形式多样
客家人的墓葬样式也有多种形式,有地堂式、大葬地、墓亭式、墓寮式、山庄墓园式和纪念碑式 。地堂式是前低后高、左右像座椅扶手的形式,面前一个半圆的旱池,主要是依山势和斜坡而建成的,这种墓制形式流行时间较长,在唐宋元明清的一些客家人古墓都是这一类型的 。大葬地和墓亭式则较少使用,一个是需要埋葬棺材,一个是要修建亭子,花费较大,多为富裕的人家采用 。
客家建筑与风水 客家县古墓风水

文章插图

墓寮式是在山上建小房放置骨罐,小房子通常可存放多个骨罐,在福建和广东地区的客家人才有采用这种样式 。山庄墓园、纪念碑样式则是近年来才出现的,山庄墓园是政府部门组织征地在山地修建公墓,所形成类似山庄的样式,如梅县南榕仙庄公墓,里面的墓碑多为现代常用款式,而纪念碑则是给革命烈士、有功勋之人使用,占地相对较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