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给谢烨的情书解析 顾城与谢烨往来信( 二 )


顾城与妻子谢烨之间,既相似又截然不同 。
同为诗人的谢烨,和顾城一样的才华横溢,却拥有顾城未曾触及的阳光开朗 。
1958年出生的谢烨,拥有的家庭是顾城望尘莫及的幸福氛围,她的父亲在故宫博物院工作,而母亲是一名护士 。
童年时期,父亲不能陪伴在谢烨的身旁,甚至在谢烨两岁突发急性肾炎时也未能赶到,可对于父亲这些无法及时表达的关爱以及无奈,谢烨通通能够理解 。
或许正是出于她体会到了父母们的情重如山的爱,打小,谢烨便是个重情重义的人 。
读书时,不管谢烨在哪个班级都能收获大帮朋友,她的同学们都乐意跟善解人意、还处处为他人着想的谢烨玩耍 。
母亲谢文娥回忆说过,谢烨小时候,班级里一位朋友给了她一根冰棍,那是谢烨少得的零嘴,可是她却舍不得自己吃,而是带回家给弟弟吃 。
等她放学紧赶慢赶回到家中,冰棍却还是化掉大半 。
在谢烨心中,先为别人想着,几乎是本能反应 。
如同天使般美好的谢烨,就如同照进顾城灰暗苦涩生活中的唯一一束光亮 。吃过苦的人,不需要很多糖才能填满,一丝糖便能让他们如获新生 。
1979年,23岁的顾城按照计划是要和父亲顾工在上海谋生安家的,可顾城却并不满意在上海的生活,陌生的环境以及超负荷的工作使得顾城心烦气躁 。
而真正的导火索,仅仅是一次顾城出工忘带钥匙,导致风将大门给吹关上了,他一人在寒风中等着父亲回来开门!
当天晚上,顾城便吵闹着要远离这一团乱的生活,当即让顾工给他定了回北京的车票 。
若不是顾城这番矫情的举动和闹剧,想必他和谢烨的姻缘与悲剧也不会开端 。
在回北京的列车上,顾城与回家探亲的谢烨相遇了,两人的座位挨得很近,一开始却也矜持的没有互相交流 。
其实,顾城见到谢烨的第一面时,就已经抑制不住心中的悸动,奈何他天生不是善于表达的人,只能靠着给旁人画速写,来缓和自己的情绪 。
等顾城把周围人都画了个遍,在一旁的谢烨自然而然注意到了他 。
“这人真是奇怪,远的、近的都画完了,就是不画我,难道我哪里得罪了他?”
这想必最能贴切当时谢烨心中的想法,凭着这份好奇她走近站在了顾城的身旁,用速写绘画为切入口,打开了话匣子 。
谢烨的主动让顾城喜出望外,他自是不会再端着高冷的架子,和谢烨一路畅谈,他们从绘画聊到了诗歌,再从诗歌聊到电影,凡是能想到的,都向对方倾诉 。
短短一天的时光,他们几乎吐露了自己全部的内心世界 。列车上的邂逅本是浪漫的,五湖四海的乘客,你不知道他们来自人海的哪一个角落,也不会知道对方有怎样的经历 。
偏偏顾城和谢烨,用这样一段短暂的旅程,收获了知心爱人 。
列车到站,两人挥手告别之际,顾城将自己的住址告诉了谢烨,希望能用信件维持二人的交流 。
就这样,顾城与谢烨开始书信往来,一点又一点侵入对方的现实世界 。
短短几个月时间,他们互相来往的书信便高达几万字,顾城是写诗的一把好手,自然对情书也信手拈来 。
“火车走着,进入早晨,太阳在海河上明晃晃升起来 。我好像惊醒了,我站着,我知道此刻正在失去,再过一会儿,你将成为永生的幻觉 。”
顾城把火车邂逅一事当作自己与谢烨的开端,并将永生喻为二人的结局 。
不可否认,顾城是天生的诗人,也是情感中善于主导的角色 。在往来的上百封信件里,他单靠文字与才情便俘获了谢烨的芳心 。
等到时机成熟,顾城主动放弃了在北京安逸的生活,再次重返上海,只为和谢烨更加频繁的见面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