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山水画的五步法


国画山水技法(浅谈中国山水画的五步法)
浅谈中国山水画的五步法
中国山水画从单纯的线条到产生各种皴法、染法、点法和多种墨法的运用 , 标志了中国山水画技法的不断发展 。古人曾有“勾皴染点之为画 , 点画撇捺之为字”和“苔助染 , 染助皴 , 皴助勾”的讲法 。古人的这些提法 , 即概括地体现了中国山水画勾、皴、擦、点、染的一般方法步骤 , 又明确了它们互相联系和互为因果的辨证关系 。因此说勾、皴、擦、点、染五步法是中国山水画技法的基本要点 , 也是学习中国山水画所需要掌握的基本要素 。下面分步骤地谈一下中国山水画的五步法 , 仅供书画爱好者参考 。

浅谈中国山水画的五步法

文章插图
第一步勾:勾 , 即勾勒、勾线 。其目的一是写其造型 , 二是表达质感 。在勾线中 , 运笔动作上的快慢、轻重、转折、提按可使线条形成方圆、曲直、粗细、长短、刚柔、巧拙的多种变化 , 表现出物象的复杂的轮廓结构 。如画山石 , 可用淡墨勾线 , 也可浓淡干湿并用 。要是初学者以淡墨勾线比较好 , 因为可改可救 。在勾论廓线中 , 可中锋侧峰并用 。
第二步皴:皴 , 原是皮肤受冻坼裂之意 , 现运用到山水画中 , 就是表现山石树木粗糙的纹理结构 。皴法 , 在第一步勾线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丰富画面 , 以偏锋为主的笔法增强物象质感的一种技法 。古代山水画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根据不同的山石纹理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的皴法 , 大概有二十种左右 。后人又根据用笔不同把这些皴法归纳为三大类:一是以线为主的皴法 , 如披麻皴、解索皴、荷叶皴、折带皴、云头皴等 。二是以面为主的皴法 , 如斧劈皴、马牙皴、拖泥带水皴、刮铁皴等 。三是以点为主的皴法 , 如钉头皴、雨点皴、芝麻皴、豆瓣皴、米点皴等 。好多皴法一般都是从披麻皴这类变化出来的 , 披麻皴、斧劈皴运用的较多 。
第三步擦:擦是起到充实皴法的作用 。擦和皴经常是混合运用 , 作画时可边皴边擦 , 皴到后来笔锋往往会散开 , 可以继续用之 , 以平秃 , 破散、松软之笔加强画面的苍润浑厚之感 。
第四步点:点在画面中 , 是对线和面的配合和补充 。积点可以成线 , 但又不同于线 , 点到水墨交融时以成面 , 但又不等于面 。古人曾说“若笔有脱节 , 点可以接也 , 皴有遗漏 , 点可以补也” , 清楚地讲了点可以起到辅皴擦之不足或遮掩小疵作用 , 有时也纯粹是为了装饰画面的需要 , 加那么几点疏密浓淡的点子 , 不一定讲出什么道理 , 却包含着画面形式美的构成因素 。点的种类很多 , 有中锋点、侧锋点、散锋点 , 渴点等 。如用新的、旧的、硬的、软的 , 长锋、短锋的笔 , 可以点出长的、圆的、扁的、大的、小的、横的、竖的、粗的、细的、毛的、光的以及浓淡干湿多种变化的点子来 。
【浅谈中国山水画的五步法】第五步染:染是使画面赋予色彩或墨色 。增强物象的凹凸变化 , 使凹处深暗 , 凸处淡明 。中国山水画的染法有许多种 , 即:分染、通染、烘染、渍染、衬染、碰染、跳染、点染、湿染、干染、积染等 。染法要和笔墨结合起来 , 色不能湮没笔墨骨气 。如画中笔墨太生硬或没有气韵的地方可用“通染”来处理 , 效果平、灰、花的地方需要对比 , 可用“分染”来解决 。染的过程要见笔 , 要留白 。染色一定要一色为主 , 其他色附之 , 否则 , 颜色杂 , 不统一 , 画面就显得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