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支队伍参赛、三大赛道PK 今年的之江杯诞生了哪些AI“新势力”?

600支队伍参赛、三大赛道PK 今年的之江杯诞生了哪些AI“新势力”?
文章图片

12月10日 , 2021之江杯全球人工智能大赛颁奖典礼举行 , 为本次大赛划上了圆满句号 。
【600支队伍参赛、三大赛道PK 今年的之江杯诞生了哪些AI“新势力”?】自八月底启动至今 , 大赛共吸引近600支团队报名 , 来自海内外高校、互联网企业、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的人工智能优秀人才同台竞技 , 展开激烈角逐 。
本着“以赛引才、以赛兴业、以赛促研”的宗旨 , 本次大赛设立创新赛、创业赛、揭榜赛三大赛道 , 下设七个赛题 , 大赛总奖金池超过2000万元 。 经过初赛、决赛 , 项目路演、答辩等环节 , 最终 , 来自大华股份的DH-Goods和来自北京远鉴信息的testabc两支团队获得创新赛一等奖 , 杉数科技“商用优化求解器COPT”获得创业赛一等奖 , 来自浙江工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的两支团队成功揭榜 。

600支队伍参赛、三大赛道PK 今年的之江杯诞生了哪些AI“新势力”?
文章图片

以赛引才 汇聚全球人工智能优秀人才
600支队伍参赛、三大赛道PK 今年的之江杯诞生了哪些AI“新势力”?
文章图片

“之江杯人工智能大赛到今年已经举办了四届 , 一届比一届办得好 , 参赛团队都是海内外优秀的AI人才 。 ”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潘云鹤在颁奖典礼上表示 。 他进一步指出 ,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才的汇聚和驱动 , 而中国的AI科技尤其需要三类顶尖人才——针对“卡脖子”问题 , 需要专业指向明确的攻关型人才;针对学术前沿和热点问题 , 需要能够提出创新性模型与技术的赛道型人才;面向学术无人区 , 需要能够发现新方向、指出新问题、提出新理论的引领型人才 。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才的汇聚和驱动 , 全面发掘AI领域优秀人才 , 正是之江杯全球人工智能大赛的首要宗旨 。 本次大赛结合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方向和实际产业应用领域 , 设立创新赛、创业赛、揭榜赛三大赛道 , 丰富的竞赛维度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优秀团队和项目参与其中 。
据统计 , 本次大赛共吸引近600支团队近5000名选手参与 。 团队成员来自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悉尼科技大学、挪威科技大学、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中国平安、阿里巴巴、大华股份等海内外高校院所和企业 。参赛选手中 ,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占比65% , 博士研究生接近总人数的18% , 有海外留学及工作经验的占比达20% , 创业赛40%项目团队中的核心骨干人员有海外背景 。
600支队伍参赛、三大赛道PK 今年的之江杯诞生了哪些AI“新势力”?
文章图片

兴业、促研 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600支队伍参赛、三大赛道PK 今年的之江杯诞生了哪些AI“新势力”?
文章图片

600支队伍参赛、三大赛道PK 今年的之江杯诞生了哪些AI“新势力”?
文章图片

600支队伍参赛、三大赛道PK 今年的之江杯诞生了哪些AI“新势力”?
文章图片

600支队伍参赛、三大赛道PK 今年的之江杯诞生了哪些AI“新势力”?
文章图片

除了面向产业应用的创新赛 , 今年的大赛新设揭榜赛赛道 , 旨在借助人工智能推动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变 。 经过专家组评审 , 最终 , 来自浙江工业大学的吴旻团队成功揭榜“基于数据与计算驱动的材料设计算法与模型”项目 , 中国药科大学廖俊团队成功揭榜“基于靶标结构的小分子配体从头设计与生成AI模型”项目 , 两个团队各获得300万元科研经费奖励 。“接下来 , 我们将在生成效率、数据库、算法性能等方面朝预期目标迈进 , 未来也会将小分子端到端生成模型集成至之江天枢人工智能开源平台 。 ”中国药科大学副教授廖俊表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