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栌盆景感染立枯病和枯萎病,学会这三个办法,还你一片红叶
秋天,我们都知道去北京香山看红叶,而这种红叶树种就是我们所谓的黄栌树。黄栌,又名红叶、黄道栌、红叶黄栌、黄龙头、黄栌材,是与银杏、枫树齐名的秋天重要的观赏风景树之一。黄栌树除了能观叶赏花以外,在花后久留不落的花梗呈粉红色羽毛状在枝头能形成似云似雾的景观非常漂亮。作为漆树科黄栌属一种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黄色花、红色果,花期5-6月(夏初开花),绿色叶,深秋霜降后(昼夜温差超过10℃)变为绯红色。不仅种类多,分别为黄栌(原变种)、矮黄栌、四川黄栌、粉背黄栌(变种)、红叶(变种)、毛黄栌(变种);而且分布也广,原产我国华北、西南以及浙江等省份地区,现在大多省份和国外都有栽培。除了观赏价值以外,还有很多药用(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和经济价值(木材、染色)。

文章插图
秋季变红的黄栌树叶片
养过黄栌盆景的盆友们都知道,黄栌原生长在山坡的向阳处,所以喜欢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当然也耐半阴,同样也耐寒、耐干旱、耐瘠薄,唯一缺点就是不耐水湿,所以在浇水这块稍微要注意一下。因根系发达、生长快、分蘖能力强,所有适应性较强。除此之外,对二氧化硫有较强抗性。在土壤这块,最好选择疏松透气、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含有腐殖质的砂土中最好。

文章插图
夏季开花之后的粉色花梗
按道理来说,适应性这么强的树种用来观叶盆景最合适不过了,而且养起来还不费劲。但总有盆友和我反应说自己养的黄栌盆景不知道为什么根部出现腐烂、还有就是苗株莫名其妙出现萎焉,叶片出现黄叶不说,还总是在红叶前失水焦枯脱落甚是头疼。叶片脱落和根系腐烂对观叶树种来说,无疑都是致命性伤害。你想养了大半年的盆景,突然掉叶换谁谁不心疼?今天我们主要来探讨一下黄栌盆景立枯病和枯萎病是如何感染的?在感染的过程中有哪些病症表现?当发现这些症状以后如何去解决处理?希望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能够帮助大家解决此类问题。

文章插图
因枯萎病掉叶枯死的黄栌盆景
一、黄栌盆景立枯病和枯萎病成因分析:
黄栌立枯病和枯萎病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影响部位的不同,但是造成的影响都是毁灭性的。
1、黄栌真菌性立枯病:不得不说,立枯等同于“死苗”。尤其是一些新的黄栌盆景下山桩服盆缓苗期间。有的盆友可能有疑问了,老桩应该没什么事。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么?黄栌真菌性立枯病,是半知菌亚门真菌丝核菌属中的立枯丝核菌引起,此病菌腐生性极强,可以在土壤中存活近3年时间,一般在有伤口或相对残缺黄栌桩体以及土壤或者混入病残体的未腐熟的堆肥中进行越冬,然后在气温湿度合适时(温度在15-18℃,湿度在35左右时),通过灌溉水、移栽换盆、以及使用未完全腐熟的堆肥(有机肥)开始进行侵染,然后引发新株、桩体基部和根系形成菌丝、然后变色等症状。当然引发此症状与平时盆土过湿过粘、浇水过多、通风不良也有关,如果选择了抗病性差的桩体,也会易发此病。

文章插图
抗病性差的黄栌桩体
2、黄栌真菌性枯萎病:枯萎病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真菌性的,一种是细菌性的。而黄栌枯萎病一般表现缺水性萎焉,然后黄叶脱落,符合真菌性枯萎病症状。它是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真菌中的大丽轮枝孢菌引起的,和立枯病有着相似之处,作为一种土传病菌,主要通过苗木根部侵入,也可通过伤口侵入,通过沿导管扩散至植物各个部分,导致植物水分、矿物质等吸收、运输出现障碍,从而使寄主植物出现枯萎、衰弱,造成黄栌大量黄叶、落叶,最后整株死亡。其传播速度和严重程度与根系周围分布的病菌数量多少有很大的关系,土壤湿度和氮肥过量都会加重此病的传染和严重程度。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