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智企跃入元宇宙,想成为To B的“头号玩家”( 三 )


03 元宇宙里的赋能者 回到元宇宙的语境里 , 网易智企的提前布局显然有其深意 。
当前的“元宇宙”无疑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 特别在云宇宙炒房、卖课等不和谐现象轮番上演的局面下 , 注定有一些玩家会消失在元宇宙的烟尘中 , 甚至不排除整个行业会陷入“微笑曲线”的低谷期 。
曾经有媒体以元宇宙“卖铲人”的比喻形容英伟达 , 不管元宇宙将驶向何处 , 坐拥算力“垄断”优势的英伟达 , 总能从中赚的盆满钵满 。 某种程度上说 , 英伟达满足的是元宇宙的算力需求 , 网易智企担纲了元宇宙的后端基建 , 都有机会抓住元宇宙的红利 。
不同的是 , 英伟达解决的是企业的算力焦虑 , 而网易智企的切入点 , 在于元宇宙的两个既定趋势:
首先 , 元宇宙是渐进式的 。 不可能一夜之间就进入《头号玩家》的时代 , 也注定不会止步不前 。 即使当下还无法准确判断元宇宙的最终业态 , 但已经出现了一些确定的场景 , 典型的例子就是虚拟人 。
网易智企跃入元宇宙,想成为To B的“头号玩家”
文章图片

目前虚拟人被应用最多的场景是虚拟偶像 , 其实在企业端的需求同样不可小觑 。 以银行代表的金融场景为例 , 越来越多的银行启用了智能客服 , 以降低自身的人力成本 , 如果是在元宇宙里 , 智能客户势必会进化到拟人形象的虚拟人 , 以至于用户也可以是虚拟人的形象进行互动沟通 。
阮良在和Alter聊科技的对话中特意提到:“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虚拟形象实时互动解决方案 , 还有配套的智能客服、内容审核等服务 , 提供的是一个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 存在很广泛的落地场景 。 比如现在的直播带货还是真人主播 , 其实在解决了形象、语气等问题后 , 可以将虚拟人应用于带货的场景 。 ”
其次 , 元宇宙是不可逆的 。 “元宇宙”概念的流行和疫情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 , 直接的例子就是疫情刺激了视频会议的需求 , 而传统的视频会议在呈现方式上过于单一 , 缺乏空间场景 , 导致用户在会议过程中容易出现精神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 高度沉浸感的“元宇宙”可以说是最佳的应对方案 。
在阮良看来 , 在虚拟空间里面对面沟通的场景其实并不遥远 , 网易已经在“瑶台”里举办了多场行业会议 , 在引入网易智企的“IM +RTC+虚拟人”和“游戏/VR语音”解决方案后 , 用户就可以在虚拟空间里还原现实中的沟通场景 , 包括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当前视频会议中难以被捕捉的信息点 。
网易智企赋能的定位并非空穴来风 , 主打场景化服务的网易智企早已在现实场景中充当了“赋能者”的角色 。
譬如网易云信为虚拟社交产品崽崽ZEPETO提供了即时通讯模块 , 支撑了全局消息、定向消息和空间消息等功能;网易易盾为探探、黄油相机等产品涉黄、涉政、广告等违规内容的智能检测服务;网易云商为小米、戴森、安踏等一众品牌 , 提供了客服、营销等一体化的闭环解决方案 。
到了元宇宙时代 , 网易智企的致力方向依然是做一个“赋能者” , 帮助企业客户构筑安全之盾、重构连接之网、触达商业之本 。
04 写在最后 再来讨论文初的问题 , 互联网大厂围攻元宇宙的心态其实不难理解 ,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船票说”至今仍在被讨论 , 自然没有哪一家企业想要丢掉下一代互联网的入场券 。
可如果把目光再放长远一些 , 元宇宙也将经历快速增长到红利消失的周期 , 就像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分水岭 。 有所不同的是 , 在移动互联网的初期 , 几乎所有的大厂都在To C , 红利消失后才开始向B端转移 。 在元宇宙的演变轨迹中 , To C和To B将是两条同时进行的赛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