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服务|商汤科技徐立:AI大装置助推"机器猜想"探索未知

上海热线讯 , 聚焦"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转型" , 12月18日 , 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召开的"第四届中国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上 ,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CEO徐立在题为《数字化转型下的AI认知边界》的演讲中提出 , 大数据必须以大算力为支撑 , 而AI大装置正在助推"机器猜想"探索未知 。
徐立表示 , 商汤科技的产业模式是科研创新推动 , 在如今疫情、全球经济问题和产业动能转换中 , 科研创新可以帮助有效穿越经济周期 。
【智慧服务|商汤科技徐立:AI大装置助推"机器猜想"探索未知】徐立认为 , 纵观历史环境 , 大部分的经济周期中非连续性的生产力跃迁都是来自于科研创新 , 这个时代也见证了很多从科研创新而进入产业的案例 。 "从科研创新走出来的创业者 , 有一个核心的条件 , 就是认知的差异 , 对于科技发展判断的领先是筑起行业壁垒的先决条件 。 而人工智能作为通用技术 , 不但技术本身发展需要对这个技术路径的超前认知 ,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非常有效地帮助突破人类认知的边界 , 去探索未知 。 "
在徐立看来 , 每一个时代经济的核心驱动力其实都是技术 , 技术是真正意义上时代背后的发动机 , 而每一个技术突破到推动经济发展的时候 , 都面临着至少两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顶天立地" , 是技术变得实用的阶段 , 技术突破到能够真正给普罗大众生活带来可见地变化 , 并且大家逐步熟悉这项技术;第二个阶段——"铺天盖地" , 是技术规模化的量产地阶段 , 技术成本降低到足够可落地 。
而人工智能亦是如此 。 "这波人工智能是从2010年开始的 。 2010年我把人工智能叫做'人工指导的智能' , 不管是传统的生成式的或者是判别式的 , 其实都非常依赖人的先验知识 , 甚至是基于数据的方法也需要对分布有很多人类理解的先验知识才能够预测 。 "徐立表示 , 人工指导的智能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逻辑上上限就是人或者是符合人的认知 , 不太可能超过人的认知 , 这就带来了发展的局限性 。
徐立指出 , 这波人工智能起来依赖于两个因素的变化 。 第一个 , 人工智能转换为数据驱动 , 而算法本身有一个对这个世界很好的表达能力;第二个 , 背后的算力提升 , 给予它一个非常大的探索解决空间的能力 , 因为它完全不依赖于人的先验知识了 , 就有可能超越人的认知 。
同时 , 徐立也强调 , 第一个阶段到真正商用还有一个关键 , 即它的生产成本是不是过高 , 导致行业难以应用 。 "试想如果找到一个工厂 , 说这条产线可以帮你改造升级 , 但是你的ROI测算下来要70年才能回本 , 人家可能就走了 。 "徐立称 , 这是面临的一个现状 , 而在这两个条件当中 , 第二个条件才是能否赋能百业发展的核心 。
此外 , 徐立还认为 , 人类的真正的科研创新突破往往来自天才的脑洞或者说天才的猜想 , 而机器会不会猜想这个答案是定的 。 而有了这个变化之后 , 人类对这个世界认知的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因为机器的猜想 , 这件事情是可规模、可复制的 。
他表示 , 人们对于技术产品的安全性评价 , 通常并不基于可解释性 , 而在于其在应用中的边界 。 "如果说现在无人驾驶能开的很好了 , 你要解释为什么在这一步TA能往前是这么转的" , 徐立指出 , 边界的观念性树立来自大数据 , 而大数据必须以大算力为支撑 , 对算力的需求正呈现加速增长 , AI大装置则将助力推动"机器猜想"探索未知 , 并通过满足长尾需求来完善价值闭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