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
舒舒服服洗一个热水澡
是最开心的事了
可以清洁身体、消除疲劳
但是,如果洗澡的方式不对
却会让你生病
下面这些洗澡误区,千万不要再犯了
今日案例
陕西省安康市的陈先生,身体一向不错,但某天他洗完热水澡后,却突发胸痛,特别难受,休息了一段时间后情况有了好转,所以也没有太在意,可没过几天,更加严重的胸痛出现了 。经医生确诊,陈先生主动脉瓣膜关闭不全,这个瓣就相当于心脏里的“门”,关不住就引起心脏扩张,心率衰竭 。而陈先生的发病,确实与他洗热水澡有一定的关系 。

文章图片
5个时刻不适宜洗澡
1、体力或脑力活动后
体力活动,比如剧烈运动后,血液循环处于活跃状态,立刻洗澡会加重心脏和血管的负担,此时更不应该洗冷水澡 。
长时间脑力活动时,大脑对血液需求量非常大 。如果立刻去洗澡,血液会向体表皮肤进行转移,可能造成大脑供血量迅速降低,导致晕厥 。
2、吃饱或空腹时
吃饱后,体内血液集中在消化系统,这时洗澡,周围血管扩张,造成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相对减少,易导致消化不良 。
空腹时,体内血糖水平降低,洗澡让流向皮肤组织的血液增加,供应脑部血液量减少,可导致晕倒等意外发生 。
3、喝酒之后
酒精会抑制肝脏功能活动,阻碍糖原释放 。洗澡时,人体内的葡萄糖消耗增多,血糖得不到及时补充,易发生头晕、眼花、全身无力等症状,还可能发生低血糖昏迷 。
醉酒会影响人的平衡感,在湿滑的浴室容易跌倒磕碰发生危险 。
4、低血压或低血糖时
在低血压、低血糖的时候,或者人极度疲劳时洗澡,易因为缺氧导致眩晕或休克 。这个时候如果需要洗澡,不要在浴室停留过久,注意浴室适当通风,增加氧含量 。
5、睡觉之前
刚洗完澡时,人体会稍微兴奋一些,不容易马上睡着,所以不要临睡前再去洗澡 。据《睡眠医学评论》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在睡觉前1小时-2个小时洗澡,可以平均加快10分钟的入睡速度,而40℃-42.5℃温度左右的水洗澡是最佳的,可以显著改善整体睡眠质量 。
冬季洗澡,做好这8件事
1、洗澡水温不宜过高
一般来说洗澡水温以40℃左右为宜,因为人的体内温度是40℃,用这个水温洗澡最能消除疲惫 。
2、洗澡时间不宜过长
长时间洗澡人容易疲劳,易引起心脏缺血、缺氧,致使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甚至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而猝死 。一般淋浴 10分钟~15 分钟完全足够了,就算是泡澡,最好也不要超过 20 分钟 。
3、洗前先“预热”
冬季室内和浴室温差大,建议洗澡前做好身体和浴室的“预热” 。没有暖气的地方,洗澡前最好先热热身,比如原地踏步、扭腰、搓脚,并提前几分钟打开浴霸 。
4、注意洗澡顺序
冬天洗热水澡,温热的水突然从头而至,会使大量血液集中到血管扩张的皮肤表面,导致心、脑等缺血 。
洗澡前先用热水冲冲脚,待脚部温暖后再慢慢往身体其他部位淋水,让身体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
5、搓澡别过度
使劲儿用搓澡巾搓就会破坏皮肤的屏障保护层 。如果洗后用手指搓皮肤能听见吱吱的声音,就说明搓洗过度了 。
建议用柔软的海绵+沐浴露轻轻擦洗,只在肘部、膝盖等角质层厚的部位使用搓澡巾即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