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 , 中国西部5G+急性卒中天网智慧医疗急救体系建设项目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正式启动 。 据悉 , 该项目建成后西部5省份每年可减少50亿元以上的诊疗费用 。
文章图片
▲授牌仪式 。
该项目以5G网络为纽带 , 以移动医疗设备创新“智造”为基础 , 以AI智能诊疗技术为辅助 , 布局各级医疗机构5G+急性卒中救治示范场景 , 建立覆盖西部5省、市、自治区城乡的卒中救治网络 , 构建院前“移动卒中单元”和“院内一站式卒中平台” , 将一切诊疗服务送到病人身边和床旁 , 解决卒中患者“上车/进院即治疗”关键难题 , 将溶栓时间从原来的平均3-4小时 , 缩短为1小时以内 , 把诊疗服务模式“从以仪器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 , 以实现国家脑防委卒中“百万减残”工程为目标 , 建立云数据库 , 数据自动产生、自动采集储存、数据共享及救治全程数字化质控 , 显著提升西部区域卒中救治时效性 , 将卒中发病率、死亡率和残疾率在原有基础上降低20%以上;每年可减少50亿元以上的诊疗费用;可免使至少10万户家庭陷入卒中的巨大经济压力和精神困扰 。
“过去 , 卒中病人是在发病后 , 由120急救车送到医院急诊 , 做超声、CT等检查 , 医生再做诊断、治疗 , 往往会耗时四五个小时 , 超过卒中患者的3小时最佳救治窗口期 。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该项目负责人徐如祥解释说 , 该项目将彻底改变就诊模式 。 未来 , 病人在什么地方发病 , 移动脑卒中单元就到什么地方 , 在病人身边、救护车上 , 甚至在航船上 , 就能开始做检查、诊断甚至是治疗 , 把诊疗服务送到患者身边 , 真正实现“上车就治疗” 。
文章图片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徐如祥 。
据了解 , 5G智慧急救云平台可实现“现场→急救车→当地医院→支持医院”的连续、实时、多方协作的远程急救 。 利用5G网络实时传输车内的超高清音视频实况、车辆行驶信息、患者生命体征监护数据(包括心电监护、除颤、心电图机、超声、血气分析等),使急救中心和医院能够提前快速准确获取病情、制定急救方案、及时指导在途救治、提前部署急救资源 , 提高急救治疗效果 , 为急救病人打开绿色生命通道 。 5G急救网关则可以实现在急救车内接入多种医疗设备终端 , 可实现急救车内病人生命体征及各项检查数据和医院内的实时传输、院内专家对跟车医生远程视频指导 , 甚至身份证与医保卡识别 。
文章图片
▲5G智慧急救云平台可实时传输车内的超高清音视频实况、患者生命体征监护数据 。
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最高的疾病 。 中国脑防委报告:2019年中国因脑卒中住院人数高达310万人次 , 其中约80%为缺血性 , 20%为出血性;重症卒中患者死亡率超过35% , 遗留偏瘫、语言及认知障碍比率高达70% , 医疗费用逐年增长 , 仅2019年卒中直接医疗费用就高达412亿元 。川、渝、云、贵、藏西部5省、市、自治区总人口2.2亿 , 地处青藏和云贵高原 , 是多民族聚居区 。 由于高原缺氧及高盐、高脂等饮食习惯 , 以及卒中救治技术及水平发展不平衡 , 脑卒中发病率高 , 救治时效性亟待提升 。 以四川为例 , 全省总人口8300万 , 脑卒中发病率为326人/10万/年 , 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6人/10万/年;而三甲医院的急性缺血性脑梗塞4小时内静脉溶栓比率为5.9% , 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0% 。 参照此数据 , 仅四川每年多发生脑卒中7.44万人 , 增加医疗费用24亿元 。 该项目融合5G+AI+移动医疗技术 , 将成为解决卒中救治难的突破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