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科技公司”第三年 OPPO翻开B面( 三 )


文章图片

和小米、华为相比 , OPPO不仅在步调上慢了一步 , 也缺少发力重点 。
从品类来看 , OPPO的IoT产品虽然涵盖手表、耳机、AR眼镜等 , 但均表现平平 , 不曾出现过爆品 。
据36氪今年4月的报道 , OPPO在IoT业务板块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 去年亏损甚至高达数亿 。
或许是因为IoT业务没有达到预期 , 今年上半年 , OPPO在组织架构上对该业务进行了调整 。 4月 , OPPO将新兴移动终端事业部改名为IoT事业群 , 按照设备种类 , 设穿戴事业部(手表、手环)、智能显示事业部(电视)和音频事业部(耳机) 。 调整后 , 各单独事业群拥有独立决策权 , OPPO不会干涉具体业务 , 各事业群自负盈亏 。
在IoT领域迈大步子 , OPPO还在继续向外拓展商业版图 。
今年年初 , OPPO成立健康领域研究团队 , 希望探索健康领域 。 根据OPPO公布的规划 , 其在该领域的布局不局限于销售与健康相关的IoT产品 , 最终目标是通过对健康设备和健康数据的应用 , 解决健康领域的核心问题 。
在今年的科技大会上 , OPPO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双方将从基础理论、技术研发及临床应用层面展开合作研究 。
不过 , 在健康领域 , OPPO又“赶了个晚集” 。 过去一年 , 华为已经推出多款面向健康领域的智能穿戴产品 。 小米也成立了专门对智能手环研发的可穿戴部门 。
【转型“科技公司”第三年 OPPO翻开B面】“后来者”求变
变化不限于此 。
过去多年 , OPPO一直都被视为一家“营销公司” 。 但在2018年底提出向科技公司转型后 , 外界发现OPPO的广告中鲜少大规模出现明星代言了 , 营销也逐渐平和多元 。
在12月14日的演讲中 , 陈明永的言论从侧面印证了OPPO的改变 , 他提到 , 品牌焕新是OPPO的战略行动之一 。 “明年是OPPO成立的第18年 。 我们希望以一个新的面貌 , 与全球用户交流 。 所以 , 我们升级了OPPO的品牌主张 , 那就是:微笑前行 。 ”
在这个品牌主张中 , OPPO希望与所有爬坡者共同行动 。 而其对爬坡者的定义则是:身边每一个平凡的个体 。
在产品策略、组织架构等方面 , OPPO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
两年前 , OPPO经历了销量和市场份额的下滑 。 IDC数据显示 , 2019年OPPO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同比下降20.4% , 市场份额也缩水了2.8个百分点 , 在第四季度更是跌入谷底 , 市场份额下跌超过30% 。 而在外界看来 , 手机产品线混乱是OPPO市场份额下滑的重要原因 。
OPPO在2012年推出的R系列曾肩挑重任 , 凭借高颜值和高拍摄性能等优势 , R系列自上线后获得消费者热捧 。 该系列的成功曾一度让OPPO坐上国产手机销量榜榜首的位置 。 然而2018年发布的R15并未延续此前辉煌 , “高价低配”成为其被外界诟病的标签 。
2019年 , OPPO 停更R系列 , 推出全新Reno系列 , 并在短短9个月内更新了三代产品 。 也因此 , 2019年被外界认为是OPPO产品线混乱的一年 。 Reno系列发布的时间正值友商布局5G手机的关键时期 , 在布局5G手机这步棋上 , OPPO又比华为、小米、vivo晚了一步 。
去年 , OPPO延续产品线的调整 , 重启高端旗舰Find系列 , 并推出重磅旗舰产品Find X2 , 这款手机几乎拥有当前最高配置 , 价格也上探到了6999元 。
OPPO Find 系列正式启动于2011年8月 , 被认为是OPPO探索手机高端市场的开始 。 在以千元机为主的大环境下 , Find5定价3000元价位段 , 且在当时就取得市场成功 , 销量超100万 。
转型“科技公司”第三年 OPPO翻开B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