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副总裁杨健表示 , 在原系统OriginOS 1.0基础上 , OriginOS Ocean构建人与世界的全新交互体验 , 推动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更密切的融合 , 掀起新的数字革命 。
在2021vivo开发者大会上 , vivo副总裁、vivo AI全球研究院院长周围成系统地阐述了为了达到“满足消费者需求 , 解决消费者痛点”目标 , vivo在技术层面做了哪些努力 。
重兵投入系统内核技术
作为一家智能手机终端商 , vivo极为重视终端设备和消费者的关系 。 尤为vivo重视的是 , 设备为消费者带去何种体验 , 是否能解决消费者痛点 , 满足消费者何种显性或隐性需求 。
为此 , vivo的技术努力集中于内外两个层面和四个技术方向 。
对内重兵投入提升系统内核技术水平 , 对外以vivo自身技术能力 , 助力生态合作伙伴 , 以帮助其降本增效(这一点尤其与竞对不同 , 更多是一种技术赋能者角色) , 实现生态共生和促进生态繁荣 。
就实现路径来说 , vivo制定了四个方向:构建并夯实底层技术实力、高效链接物理世界、将物理世界映射成数字世界的服务能力 , 做好操控相关节点、汇聚服务生态相关的能力并达成对生态合作伙伴的技术使能 。
在提升系统内核技术能力方面 , vivo认为与消费者痛点最强相关的技术点是存储 , 其次是计算、显示和全场景流畅度 。
vivo的存储技术提升 , 带给消费者什么样的感知?
据周围透露 , vivo规格8G的手机 , “能容纳28个应用同时跑在后台 , 2020年约能同时跑20个 , 2019年14个 。 vivo的8G内存 , 经过存储优化 , 约等于12G未优化过的内存 。 vivo每年约能提升40%的存储优化率 。 ”
这就相当于 , 消费者用购买8G内存手机的费用 , 体验到了更大的12G内存的效果 。
其次 , 计算 。 最近两年 , vivo做了手机计算加速平台 , 其本质是在内核层面把所有算法和计算资源分配的相关能力 , 做成独立的算子单元 。 在算法实现过程中 , 计算加速平台负责将与应用功能相匹配的算子 , 分发到不同的功能模块 。
比如 , 做AI算法、图形图像算法或声音算法 , 可通过vivo计算加速平台 , 将算子分配到NPU(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 network Processing Unit)、GPU(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或DSP(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 最终提升AI、图像或声音的体验性 。
关于手机显示的问题 , 主要体现在手游体验和高清视频拍摄层面 。 有些高画质大型游戏 , 需要极高的帧率刷新 , 以保持运行流畅度;高清视频拍摄的痛点是 , 要想有高清视频影像 , 就要用AI降噪提升画质精度 , 但这意味着能耗爆棚 。
因此 , 既要有高帧率 , 又想要低能耗 , 如何取得两者平衡 , 是一项高难度技术活 。 周围称 , vivo正在开发自适应刷新技术 。 “要在体验和功耗上取得平衡 , 这个事情正在尝试过程中 , 可能需要大半年时间 。 ”
在能耗赛道上 , 降低5%-7%是行业年平均水平 , 但这个水平赶不上多种高能耗应用(游戏、电影或短视频、线上电话或视频会议)的消耗 。 周围说 , “2020年 , vivo降低了6%-7%的能耗 , 相对行业平均水平有所突破 。 ”
全场景流畅度 , 包含的技术维度相当多 。 因为全场景涉及的维度也很复杂 。 比如4G和5G网络切换 , 在高铁、地铁、CBD、机场、高楼内部、电梯和地下停车库等多种生活或工作场景中的无线WiFi网络链接平滑度 , 周围说 , vivo下了大功夫 。
比如 , 2021年 , vivo在行业首创了WiFi多通路传输 , 2020年做了行业首创的双WiFi功能 。 通过这两个突破 , 解决了上述各种场景的WiFi链接障碍 , 提升了用户体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