茧房效应是什么,思维茧房

思维茧房今天早上在浏览视频时看到了这样一个概念 , 觉得很有探究的价值 。
思维茧房效应形象地显示出了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我们的信息固化问题 。它来源于“作茧自缚”这个成语,具体指的是我们所看到的信息是自以为很全面的信息,其实只是在大数据时代平台根据算法推荐给我们的我们关注的信息 。比如“华为”、“百度”、“搜狗”等浏览器上看到的新闻,都是我们平时自己经常浏览的类似的新闻;微信小视频、抖音、今日头条、快手等小视频也是根据我们自己的浏览状况和喜好进行推送 。这样的推送造成了一个相对信息闭塞的系统,让我们误认为自己看到的就是全面的、正确的信息 。当别人和我们看到的信息不对等的时候 , 我们会固执地认为别人的认知是有问题的 。当每个人都按照这样的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的时候,就是都被思维茧房控制的时候 。
思维茧房造成了人与人之间认知方面的差异 。就拿同在一个环境中生活的同一人群的人来说,我们在网上看到的信息都不一样 。我们在办公室里聊天时就会发现,大家看到的新闻除了热点事件重合度比较高以外,很多地方都是不同的 。在经过这样的信息精准推送之后,好像我们看到的和经历的都不在同一个生活空间 。
思维茧房有时也会限制人的自我成长 。人到中年以后,经常会以自己的人生经验为准则,对很多事情形成这样的固化思维,不愿意接受新事物,不愿意自我改变 。我们待在自己安逸的“茧房”中,和外界筑起了一道认知的“墙”,不愿意寻求突破和改变 。其实,只有向内去寻求精神的力量,才能完成“破茧成蝶”的自我成长 。
因此,在大数据时代 , 我们更应该客观看待我们所能看到的信息,突破自己的思维茧房,让自己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不囿于自己认知和思维的“墙” 。

茧房效应是什么,思维茧房

文章插图
什么是信息茧房效应信息茧房最典型的例子:社交媒体的过滤机制、搜索引擎的个性化搜索、新闻媒体的定制服务、在线视频的推荐算法、移动应用的使用习惯 。
1、社交媒体的过滤机制
社交媒体的推送机制会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浏览习惯、交互行为等过滤信息,形成用户想看到的信息茧房 。用户只接触符合自己兴趣的信息,听不见不同的声音,容易产生偏见 。
茧房效应是什么,思维茧房

文章插图
2、搜索引擎的个性化搜索
搜索引擎会根据用户的搜索记录、点击行为等提供个性化搜索结果 。这使得用户的搜索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搜索到的信息符合自己的兴趣与偏好,难以获取全面立体的信息,导致隔离与偏颇 。
茧房效应是什么,思维茧房

文章插图
许多新闻聚合服务提供用户定制的新闻推送,只推送用户感兴趣的新闻分类与来源 。长期以往 , 用户只会看到自己喜欢的新闻,其他新闻难以接触 , 容易在信息茧房中 。
茧房效应是什么,思维茧房

文章插图
4、在线视频的推荐算法
视频网站会根据用户的观看记录、关注内容等提供个性化视频推荐 。用户每次观看的视频基本上符合自己的兴趣,很难观看到其他类型的视频,导致信息接触的局限性 。
茧房效应是什么,思维茧房

文章插图
5、移动应用的使用习惯
随着智能手机应用的普及 , 用户的移动应用使用存在明显的习惯化特征 。用户每天基本上使用固定的几个应用 , 很难去体验其他应用 , 产生应用使用的定势与惯性,也易构建信息茧房 。
茧房效应是什么,思维茧房

文章插图
破除信息茧房的途径信息茧房概念,是由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在其2006年出版著作《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中提出的 。
“信息茧房”效应是指,人们往往只注意自己关注的或使自己愉悦的信息(特别是人工智能推荐,会大力推送人们偏好的信息),久而久之 , 人们就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每天看到的信息,全是自己感兴趣的,却忽略了更大的视野 。
互联网上的信息铺天盖地,似乎你不关注手机,不关注信息 , 就和人没有任何交谈?但是,对你来说,有用的、值得你看的信息有多少?我试过,把每个人的抖音同时打开 , 发现:大家的抖音都不一样 , 你关注的点和我关注的点,完全不一样 , 它会一直推送你所感兴趣的东西,久而久之,你一直停留在你“舒适圈”里,对外界的事物,会失去好奇心 , 失去敏锐度 。
一切的所看,所闻 , 都要以自己的所需为中心 。我听过罗振宇讲过一个事:他公司的一名员工,想要学习打羽毛球 , 就通过抖音去搜索,怎么打羽毛球,羽毛球的注意事项,他没有跟着抖音的推荐走,他是唯一的,以自己的需求,通过抖音这个工具,而学习了如何打羽毛球 。他是主动地去学 , 去搜索,不被人工推荐所引导,而是以自己为引导 。
我们还会发现,网上会有一种现象,当你发现,两个人的观点不一致时,就会引起口水战,引起双方互相的谩骂,甚至,最后的争吵都不是当初的,因为观点的不同,而是就是为了争吵而争吵 。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变成了这样?
《破茧》书中所言:公共空间所需要的共享的时间结构没有了 。所有的信息都在争夺用户的眼球 , 吸引你的注意力,想从你的注意力上面提取你的数据,增加你的购买力 , 每个人的阅读时间都被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填充得满满的,没有精力再去涉猎其他;同时每一个人阅读的内容都不一样 , 公共话题就进一步弥散掉了 。
在我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我只是写一些我的日常分享,当我决定,进一步地深入学习的时候,就参加专门的写作班,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当你在一个写作班里呆得时间越长,你就只能体验这一个人的教授方法 , 虽然同学们每个月都会有新人 , 但是,实际坚持下来的,最后真正写作的人是很少的 。我学习,是为了我写作的提高,当你已经学到以后 , 就要继续精进,而不是呆在里面,时间久了,你就忘记了你最初的目标 。
很多人喜欢加入一些同频的社群,那么在社群内获得更为高效的交流时,也要注意同频社群沟通,其实也存在着社群信息茧房效应,所以,我们除了关注自己的焦点,也要经常提醒自己每一年都应主动设置一些新的焦点词,避免自己锁死自己的视野 。
学习具有滞后性,它是有时间的过程,才会显现出来学习的成果 。当你取得一定的成果,就要再给自己设置新的目标,那么 ,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新的目标找寻一个更好的老师,去跟随他学习 , 当你已经完成学习,剩下的,就是要不断地去把所学,都应用到实际中 , 在你的文章中,文章的书写中,处理事情的过程体现出来 。
记?。阂磺?nbsp;, 都要以自己为主,不要随波逐流 。
茧房效应是什么,思维茧房

文章插图
大数据推送叫什么效应来着大数据推送叫“信息茧房”效应 。
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推送具有本身的优越性,能够在大数据时代,对内容做出高效的分析推送 。“信息茧房”来形容互联网用户在大量的网络信息中,依照个人喜好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信息,并对其他内容无视甚至排斥 , 进而长期形成“信息茧房” 。
但需要注意,现如今的人工智能算法依然无法判断数据的价值 , 因此同质化内容的重复推送,加强了“信息茧房”效应 。算法推送这一技术对“信息茧房”效应起到了增强作用,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
茧房效应是什么,思维茧房

文章插图
【茧房效应是什么,思维茧房】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