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之父是谁路易斯·巴斯德(1821—1895)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像牛顿开辟出经典力学一样,巴斯德开辟了微生物领域,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开始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方法开始研究,他也是一位科学巨人 。
巴斯德一生进行了多项探索性的研究 , 取得了重大成果,是19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 。他用一生的精力证明了3个科学问题:①每一种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微菌的发展 。这位法国化学家发现用加热的方法可以杀灭那些让啤酒变苦的恼人的微生物 。很快,“巴氏杀菌法”便应用在各种食物和饮料上 。②每一种传染病都是一种微菌在生物体内的发展 。由于发现并根除了一种侵害蚕卵的细菌,巴斯德拯救了法国的丝绸工业 。③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使它们从病菌变成防病的疫苗 。他意识到许多疾病均由微生物引起,于是建立起了细菌理论 。
路易斯·巴斯德被世人称颂为进入科学王国的最完美无缺的人”,他不仅是个理论上的天才,还是个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他于1843年发表的两篇论文——“双晶现象研究”和“结晶形态”,开创了对物质光学性质的研究 。1856~1860年,他提出了以微生物代谢活动为基础的发酵本质新理论,1857年发表的“关于乳酸发酵的记录”是微生物学界公认的经典论文 。1880年后又成功地研制出鸡霍乱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多种疫苗,其理论和免疫法引起了医学实践的重大变革 。此外 , 巴斯德的工作还成功地挽救了法国处于困境中的酿酒业、养蚕业和畜牧业 。
巴斯德被认为是医学史上最重要的杰出人物 。巴斯德的贡献涉及几个学科,但他的声誉则集中在保卫、支持病菌论及发展疫苗接种以防疾病方面 。
巴斯德并不是病菌的最早发现者 。在他之前已有基鲁拉、包亨利等人提出过类似的假想 。但是,巴斯德不仅热情勇敢地提出关于病菌的理论,而且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的正确性,令科学界信服,这是他的主要贡献 。
显然病因在于细菌,那么显而易见 , 只有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才能避免得病 。因此,巴斯德强调医生要使用消毒法 。向世界提出在手术中使用消毒法的约瑟夫·辛斯特便是受了巴斯德的影响 。有毒细菌是通过食物、饮料进入人体的 。巴斯德发展了在饮料中杀菌的方法 , 后称之为巴氏消毒法(加热灭菌) 。
巴斯特50岁时将注意力集中到恶性痈疽上 。那是一种危害牲畜及其他动物 , 包括人在内的传染病 。巴斯德证明其病因在于一种特殊细菌 。他使用减毒的恶性痈疽杆状菌为牲口注射 。
1881年,巴斯德改进了减轻病原微生物毒力的方法,他观察到患过某种传染病并得到痊愈的动物,以后对该病有免疫力 。据此用减毒的炭疽、鸡霍乱病原菌分别免疫绵羊和鸡,获得成功 。这个方法大大激发了科学家的热情 。人们从此知道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免除许多传染病 。
1882年 , 巴斯德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同年开始研究狂犬病,证明病原体存在于患兽唾液及神经系统中,并制成病毒活疫苗,成功地帮助人获得了该病的免疫力 。按照巴斯德免疫法,医学科学家们创造了防止若干种危险病的疫苗,成功地免除了斑疹伤寒、小儿麻痹等疾病的威胁 。
说到狂犬病 , 人们自然会想到巴斯德那段脍炙人口的故事 。在细菌学说占统治地位的年代,巴斯德并不知道狂犬病是一种病毒病 , 但从科学实践中他知道有侵染性的物质经过反复传代和干燥,会减少其毒性 。他将含有病原的狂犬病的延髓提取液多次注射兔子后,再将这些减毒的液体注射狗,以后狗就能抵抗正常强度的狂犬病毒的侵染 。1885年人们把一个被疯狗咬得很厉害的9岁男孩送到巴斯德那里请求抢救,巴斯德犹豫了一会儿后,就给这个孩子注射了毒性减到很低的上述提取液,然后再逐渐用毒性较强的提取液注射 。巴斯德的想法是希望在狂犬病的潜伏期过去之前,使他产生抵抗力 。结果巴斯德成功了 , 孩子得救了 。在1886年还救活了另一位在抢救被疯狗袭击的同伴时被严重咬伤的15岁牧童朱皮叶,现在记述着少年的见义勇为和巴斯德丰功伟绩的雕塑就坐落在巴黎巴斯德研究所外 。巴斯德在1889年发明了狂犬病疫苗 , 他还指出这种病原物是某种可以通过细菌滤器的“过滤性的超微生物” 。
巴斯德本人最为著名的成就是发展了一项对人进行预防接种的技术 。这项技术可使人抵御可怕的狂犬病 。其他科学家应用巴斯德的基本思想先后发展出抵御许多种严重疾病的疫苗,如预防斑疹伤寒和脊髓灰质炎等疾病 。
正是他做了比别人多得多的实验 , 令人信服地说明了微生物的产生过程 。巴斯德还发现了厌氧生活现象 , 也就是说某些微生物可以在缺少空气或氧气的环境中生存 。巴斯德对蚕病的研究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 。他还发展了一种用于抵御鸡霍乱的疫苗 。
人们常将巴斯德同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比较 。琴纳发展了一种抵御天花的疫苗,而巴斯德的方法可以并已经应用于防治很多种疾病 。
1854年9月 , 法国教育部委任巴斯德为里尔工学院院长兼化学系主任,在那里,他对酒精工业发生了兴趣,而制作酒精的一道重要工序就是发酵 。当时里尔一家酒精制造工厂遇到技术问题,请求巴斯德帮助研究发酵过程,巴斯德深入工厂考察,把各种甜菜根汁和发酵中的液体带回实验室观察 。经过多次实验,他发现,发酵液里有一种比酵母菌小得多的球状小体,它长大后就是酵母菌 。
过了不久,在菌体上长出芽体 , 芽体长大后脱落,又成为新的球状小体,在这循环不断的过程中 , 甜菜根汁就“发酵”了 。巴斯德继续研究 , 弄清发酵时所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酵母使糖分解得来的 。这个过程即使在没有氧的条件下也能发生 , 他认为发酵就是酵母的无氧呼吸并控制它们的生活条件,这是酿酒的关键环节 。
1857年路易斯·巴斯德年发表的“关于乳酸发酵的记录”是微生物学界公认的经典论文 。
1880年路易斯·巴斯德成功地研制出鸡霍乱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多种疫苗,其理论和免疫法引起了医学实践的重大变革 。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巴斯德弄清了发酵的奥秘,从此开始,巴斯德终于成为一位伟大的微生物学家,成了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
当时,法国的啤酒业在欧洲是很有名的,但啤酒常常会变酸,整桶的芳香可口啤酒,变成了酸得让人咧嘴的黏液,只得倒掉,这使酒商叫苦不迭,有的甚至因此而破产 。1865年,里尔一家酿酒厂厂主请求巴斯德帮助医治啤酒的病,看看能否加进一种化学药品来阻止啤酒变酸 。
巴斯德答应研究这个问题,他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未变质的陈年葡萄酒和啤酒 , 其液体中有一种圆球状的酵母细胞,当葡萄酒和啤酒变酸后 , 酒液里有一根根细棍似的乳酸杆菌,就是这种“坏蛋”在营养丰富的啤酒里繁殖 , 使啤酒“生病” 。他把封闭的酒瓶放在铁丝篮子里,泡在水里加热到不同的温度,试图既杀死了乳酸杆菌 , 而又不把啤酒煮坏,经过反复多次的试验,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简便有效的方法:只要把酒放在五六十摄氏度的环境里,保持半小时,就可杀死酒里的乳酸杆菌,这就是著名的“巴氏消毒法”,这个方法至今仍在使用 , 市场上出售的消毒牛奶就是用这种办法消毒的 。
当时,啤酒厂厂主不相信巴斯德的这种办法,巴斯德不急不恼,他对一些样品加热,另一些不加热,告诉厂主耐心地待上几个月,结果呢,经过加热的样品打开后酒味醇正,而没有加热的已经酸了 。
巴斯德成了法国传奇般的人物时 , 法国南部的养蚕业正面临一场危机,一种病疫造成蚕的大量死亡,使南方的丝绸工业遭到严重打击,人们又向巴斯德求援,巴斯德的老师杜马也鼓励他挑起这副担子 。
“但是我从来没有和蚕打过交道?。卑退沟旅挥邪盐盏厮?。
“这岂不是更妙吗?”老师杜马鼓励他说 。
巴斯德想到法国每年因蚕病要损失1亿法郎时,他不再犹豫了 , 作为一名科学家,有责任拯救濒于毁灭的法国蚕业 。巴斯德接受了农业部长的委派,于1865年只身前往法国南部的蚕业灾区阿莱 。
蚕得的是一种神秘的怪病,让人看了心里非常不舒服,一只只病蚕常常抬着头,伸出有脚像猫爪似的要抓人;蚕身上长满棕黑的斑点 , 就像黏了一身胡椒粉 。多数人称这种病为“胡椒病”,得了病的蚕,有的孵化出来不久就死了,有的挣扎着活到第3龄、4龄后也挺不住了 , 最终难逃一死 。极少数的蚕结成茧子,可钻出来的蚕蛾却残缺不全,它们的后代也是病蚕 。当地的养蚕人想尽了一切办法,仍然治不好蚕病 。
巴斯德用显微镜观察 , 发现一种很小的、椭圆形的棕色微粒,是它感染丝蚕以及饲养丝蚕的桑叶,巴斯德强调所有被感染的蚕及污染了的食物必须毁掉,必须用健康的丝蚕从头做起 。为了证明“胡椒病”的传染性,他把桑叶刷上这种致病的微粒,健康的蚕吃了,立刻染上病 。他还指出,放在蚕架上面格子里的蚕的病原体,可通过落下的蚕粪传染给下面格子里的蚕 。
巴斯德还发现蚕的另一种疾病——肠管病 。造成这种蚕病的细菌,寄生在蚕的肠管里,它使整条蚕发黑而死,尸体像气囊一样软,很容易腐烂 。
巴斯德告诉人们消灭蚕病的方法很简单,通过检查淘汰病蛾,遏止病害的蔓延 , 不用病蛾的卵来孵蚕 。这个办法挽救了法国的养蚕业 。
巴斯德一生发明很多,对生物科学和医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次偶然的机遇,使他找到了制服鸡霍乱的灵丹妙药 。
鸡霍乱是一种传播迅速的瘟疫,来势异常凶猛 , 家庭饲养的鸡一旦染上鸡霍乱就会成批死亡 。有时,人们看到有的鸡刚才还在四处觅食,过一会儿却忽然两腿发抖,随后便倒了下去,挣扎几下便一命呜呼了 。有的农妇晚上在关鸡窝时 , 还在庆幸地看到鸡都活蹦乱跳的,但第二天就都死光了,横七竖八地躺在窝里 。1880年,法国农村流行着可怕的鸡霍乱,巴斯德决心制服这种瘟疫 。
为了弄清鸡霍乱的病因,巴斯德从培养纯粹的鸡霍乱细菌作为突破口,他试用了好多种培养液 , 他断定鸡肠是鸡霍乱病菌最适合的繁殖环境,传染的媒介则是鸡的粪便 。他经过多次实验,但都失败了 。茫然无序中,他只得放松一下 , 停下研究工作,休息了一段时间 。
休息几天以后 , 巴斯德又开始了研究实验,这时,他发现“新大陆”了 。他用陈旧培养液给鸡接种,鸡却未受感染 , 好像这种霍乱菌对鸡失去了作用 。这是怎么回事呢?巴斯德顺藤摸瓜,终于发现 , 因空气中氧气的作用,霍乱菌的毒性便日渐减弱 。于是,他把几天的、1个月的、2个月和3个月的菌液,分别注入健康的鸡体,做一组对比实验,鸡的死亡率分别是100%、80%、50%和10% 。如果用更久的菌液注射 , 鸡虽然也得病,但却不会死亡 。事情并未到此结束,他另用新鲜菌液给同一批鸡再次接种 , 使他惊奇的是,几乎所有接种过陈旧菌液的鸡都安然无恙 , 而未接种过陈旧菌液的鸡却死得净光 。实践证明,凡是注射过低毒性的菌液的鸡 , 再给它注入毒性足以致死的鸡霍乱菌 , 它也具有抵抗力,病势轻微,甚至毫无影响 。
预防鸡霍乱的方法找到了!巴斯德从这一偶然的发现中,导致了他对减弱病免疫法原理的确认,使他产生从事制造抗炭疽的疫苗的设想 。虽然在他之前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法,但有意识地培养制造成功免疫疫苗 , 并广泛应用于预防多种疾病,巴斯德堪称第一人 。
“意志、工作、成功,是人生的三大要素 。意志将为你打开事业的大门;工作是入室的路径;这条路径的尽头 , 有个成功来庆贺你努力的结果……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努力的工作 , 必定有成功的那一天 。”这是巴斯德关于成功的一段至理名言 。
第一个胜利
巴斯德是一位法国制革工人、拿破仑军队的退伍军人的儿子,小时候家境贫困 。巴斯德勤奋好学,再加上聪明伶俐 , 颇具艺术天分,很有可能成为一名画家 。然而,他19岁时放弃绘画 , 而一心投入到科学事业中 。
巴斯德最早是从事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关于酒石酸的光学性质 。他通过实验制备了19种不同的酒石酸盐和外消旋酒石酸盐的晶体 。在显微镜下检查时,他发现,这些晶体能用机械的方法分作2类——左旋和右旋晶体,它们具有旋光数值相同,但旋光方向相反的偏振光特性,从而揭示了酒石酸的“同分异构现象” 。
巴斯德在化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获得了荣誉 。然而 , 他并未将自己的视线仅仅停留在化学领域,而是将实验化学的原理、技能等广泛地应用于发酵问题,从而开辟了人类科学历史的新纪元 。
不朽的功绩
新鲜的食品在空气中放久了,会腐败变质,并发现其中有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从何而来?当时有一种观点认为,微生物是来自食品和溶液中的无生命物质,是自然发生的——自然发生说 。巴斯德通过自己精巧的实验给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以有力的反驳 。
巴斯德设计了一个鹅颈瓶(曲颈瓶),现称巴斯德烧瓶 。烧瓶有一个弯曲的长管与外界空气相通 。瓶内的溶液加热至沸点,冷却后,空气可以重新进入,但因为有向下弯曲的长管 , 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不能与溶液接触 , 使溶液保持无菌状态,溶液可以较长时间不腐败 。如果瓶颈破裂,溶液就会很快腐败变质,并有大量的微生物出现 。实验得到了令人信服的结论:腐败物质中的微生物是来自空气中的微生物,鹅颈烧瓶实验也导致了巴斯德创造了一种有效的灭菌方法——巴氏灭菌法 。
巴氏灭菌法又称低温灭菌法 , 先将要求灭菌的物质加热到65℃(30分钟)或72℃(15分钟),随后迅速冷却到10℃以下 。这样既不破坏营养成分,又能杀死细菌的营养体,巴斯德发明的这种方法解决了酒质变酸的问题 , 拯救了法国酿酒业 。现代的食品工业多采取间歇低温灭菌法进行灭菌 。可见,巴斯德的功绩有多大 。
巴斯德从研究蚕病开始 , 逐步解开了较高等动物疾病之谜,即由病菌引起的疾?。?最后征服了长期威胁人类的狂犬病 。
1865年—1870年 , 他把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到蚕病的研究上 。这个研究牵涉到2种病原微生物 。在搞清蚕病起因后,巴斯德提出了合理可行的防治措施,从而使法国的丝绸工业摆脱了困境 。
而后,巴斯德又专心研究动物的炭疽?。晒Φ卮踊加刑烤也〉亩铮ㄈ缗!⒀颍┑难褐蟹掷氤鲆恢植【⒔写炕な稻褪钦庵植【苟锔腥局虏《?。这就是动物感染疾病的病菌说观点 。但是,当时的内科医生和兽医们却普遍认为疾病是在动物体内产生的 , 由疾病产生了某种有毒物质,然后,也许是,由这些有毒物变成了微生物的错误观点 。后来巴斯德又研究妇科疾病产褥热 。他认为这种病是由于护理和医务人员把已感染此病的妇女身上的微生物带到健康妇女身上,而使她们得病 。
由此可见,巴斯德虽不是一名医生 , 但他对医学的贡献也是无法估量的,他为医学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
巴斯德除了研究炭疽病外,还研究了鸡的霍乱病 。这种病使鸡群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 。巴斯德经过多次尝试后发现 , 这种致病的微生物能在鸡软骨做成的培养基上很好地生长 。1小滴新鲜的培养物能迅速杀死1只鸡 。
巴斯德在研究此病过程中最值得庆幸的是:当某鸡用老的、不新鲜的培养物接种时,它们几乎都只有些轻微的症状,并很快恢复健康 。再用新鲜的、有毒力的培养物接种时,这些鸡对这种病的抵抗力非常强,这样巴斯德就使自己的实验用鸡产生了对鸡霍乱病的获得性免疫能力了 。这可以同琴纳使用牛痘对人的天花病产生免疫能力相媲美 。
巴斯德在成功地研究出防止鸡霍乱病的方法后 , 又着手研究对付炭疽病的方法 。他把炭疽病的病菌培养在温度为42~43℃的鸡汤中 。这样,此病菌不形成孢子,从而选择出没有毒性的菌株作为疫苗进行接种 。
巴斯德是世界上最早成功研制出炭疽病减毒活性疫苗的人,从而使畜牧业免受灭顶之灾 。
光辉的顶点
巴斯德晚年对狂犬病疫苗的研究是他事业的光辉顶点 。
狂犬病虽不是一种常见病,但当时的死亡率为100% 。1881年,巴斯德组成一个三人小组开始研制狂犬病疫苗 。在寻找病原体的过程中,虽然经历了许多困难与失败,最后还是在患狂犬病的动物脑和脊髓中发现一种毒性很强的病原体(现经电子显微镜观察是直径25~800纳米,形状像一颗子弹似的棒状病毒) 。
为了得到这种病毒,巴斯德经常冒着生命危险从患病动物体内提取 。一次,巴斯德为了收集一条疯狗的唾液,竟然跪在狂犬的脚下耐心等待 。这种为了科学研究而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献身精神 , 难道不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和称颂吗!
巴斯德把分离得到的病毒连续接种到家兔的脑中使之传代,经过100次兔脑传代的狂犬病毒给健康狗注射时,奇迹发生了,狗居然没有得病,这只狗具有了免疫力 。
巴斯德把多次传代的狂犬病毒随脊髓一起取出 , 悬挂在干燥的、消毒过的小屋内,使之自然干燥14天减毒,然后把脊髓研成乳化剂 , 用生理盐水稀释,制成原始的巴斯德狂犬病疫苗 。
1885年7月6日,9岁法国小孩梅斯特被狂犬咬伤14处 , 医生诊断后宣布他生存无望 。然而,巴斯德每天给他注射一支狂犬病疫苗 。2周后,小孩转危为安 。巴斯德是世界上第一个能从狂犬病中挽救生命的人 。1888年,为表彰他的杰出贡献,成立了巴斯德研究所,他亲自担任所长 。
巴斯德严谨的、科学的实验设计,他淡漠名利的高尚情操,他为追求真理而不顾个人安危的献身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
巴斯德为微生物学、免疫学、医学,尤其是为微生物学,做出了不朽贡献,“微生物学之父”的美誉当之无愧 。
伟大的爱国情操
巴斯德是19世纪法国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因发明了传染病预防接种法,为人类和人类饲养的家畜、家禽防治疾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由于在科学上的卓越成就 , 使得他在整个欧洲享有很高的声誉,德国的波恩大学郑重地把名誉学位证书授予了这位赫赫有名的学者 。但是,普法战争爆发后,德国强占了法国的领土,出于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侵略者德国的极大憎恨,巴斯德毅然决然把名誉学位证书退还给了波恩大学 , 他说:“科学虽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这掷地作响的话语 , 充分表达了一位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并因此而成为一句不朽的爱国名言 。知识点巴斯德的爱国情操
由于在科学上的卓越成就,使得巴斯德在整个欧洲享有很高的声誉,德国的波恩大学郑重地把名誉学位证书授予了这位赫赫有名的学者 。但是,普法战争爆发后,德国强占了法国的领土,出于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侵略者德国的极大憎恨,巴斯德毅然决然把名誉学位证书退还给了波恩大学,他说:“科学虽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这掷地作响的话语,充分表达了一位科学家的爱国情怀 , 并因此而成为一句不朽的爱国名言 。

文章插图
悉生生物名词解释悉生生物研究最多的是无菌生物 。细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的单种纯净培养都是无菌生物 。培育无菌的高等植物和各种多细胞动物的研究也都在进行并取得成果 。无菌脊椎动物在悉生生物研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1899年,肖特利乌斯培育了无菌鸡,但仅活了17天,失败的原因是饲料营养不足 。1912年,科恩迪经一再改进饲料,终于培养成功无菌鸡;1932年,格利姆斯泰特培养无菌豚鼠获得成功 。随着无菌操作和饲养技术的日趋完善,二十世纪40年代 , 前后培育成功无菌的猴、大鼠,家兔、小鼠和狗;60年代获得无菌猪、羊和牛;1971年培育成功无菌马 。饲养无菌动物的环境必须是绝对没有微生物以及其他可能感染动物的生物 。根据这个要求,美国赖尼瑟在1943年用金属材料制成能耐受高压蒸气灭菌的隔离器,隔离器上有玻璃观察窗和操作橡皮手套,他用这种隔离器饲养出了无菌鸡 。1946年日本宫川为隔离器增设遥控的精密的机械手 。1959年特雷克斯勒使用无毒塑料薄膜制成无菌隔离器的主体部分 。这种隔离器制造工艺较为简单,易于观察操作,造价仅为金属制的几十分之一 , 灭菌简便 。输入无菌隔离器的空气要经过0.3微米的滤除率达99.97%以上的高效滤过器,排气口亦同样装有高效滤过器,以免空气逆流时带入细菌 。饲料、饮水和垫料都要经过真空高压或钴60照射灭菌后输入器内 。培育无菌卵生动物,如禽类,要从微生物传染病最少的健康动物群中,选择未被粪便污染的受过精的蛋,并将蛋的表面彻底灭菌后送入无菌隔离器内孵化育雏 。培育胎生动物如哺乳类,要用无菌的剖腹产手术 , 将已成熟的胎儿从无菌的子宫内取出,通过灭菌液浸泡槽输入无菌隔离器内,用人工配制的初乳饲喂 。人工乳的营养成份和饲喂技术,是无菌动物饲养成功的关键 。离乳后喂给灭菌的饲料和饮水 。对无菌动物要定期检查,以确保无菌状态 。一般每两周检查一次 , 发现污染立即淘汰 。无菌脊椎动物虽然不带各种细菌,但不能排除极少数能通过母体胎盘垂直感染胎儿的微生物,如病毒和弓形虫等 。悉生生物因为无微生物的刺激,其淋巴系统发育不全,体液和细胞防御系统不如常态动物;淋巴浆细胞少,脾较小,白细胞缺乏和吞噬反应差,血清内杀菌活性差,球蛋白含量低 , 很少含有抗细菌的凝集素 , 因而无菌动物易于感染疾病 。但是当无菌动物受了抗原刺激后即可具有与通常动物同样的免疫效应 。无菌动物从未接触微生物,当试以特异感染因子——致病菌等时,常可获得一致的感受性 , 产生较纯的特异的抗血清 , 有助于传染病病因学研究 。在实验动物(小鼠、狗等)和家禽、家畜繁育、饲养中 , 为了控制传染病,可应用无菌动物或喂给一种或多种非致病细菌的无菌动物(悉生动物)做为建群的种子动物 。无菌动物的体内抗原少 , 由它提供的,无菌器官、组织、细胞是研究天然免疫性或免疫机理的良好模型 。把一种或多种由动物体分离出的真菌、细菌、病毒等接种给无菌动物 , 即可探索它们与宿主之间共生、寄生、拮抗、变异等相互关系,并进行有关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学、胚胎学、病理学以及临床治疗、肿瘤、免疫、代谢、营养等方面研究 。悉生生物研究发展较快而广 。医学研究需要无病毒和无抗原动物模型,以及悉生猿猴的培育;畜牧业发展悉生牛、马、羊、猪以排除各种病原体;悉生植物已应用在生物固氨基因的重组,促使更多农作物带有固氮苗,并对苗根和根际微生物以及农药和杀虫剂的无害化的研究 。悉生生物亦应用在微生态的研究中,为防治人、畜和植物的生态病以求达到健康长寿和增产 。

文章插图
无菌小鼠与正常小鼠哪个活的更久些无菌小鼠与正常小鼠相比,正常小鼠活的更久 。
小鼠是由小家鼠演变而来,它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经长期人工饲养选择培育 , 已育成1000多近交系和独立的远交群 。早在17世纪就有人用小鼠做实验,现已成为使用量最大、研究最详尽的哺乳类实验动物 。
需要基因实验鼠的可以联系赛业生物 , 赛业生物已服务全球数万名科学家,产品和技术已直接应用于包括CNS(Cell,Nature, Science)三大期刊在内的学术论文 。除了提供基因敲除、基因敲入、条件性基因敲除模型定制服务外,赛业生物还有专业的手术疾病模型团队,可以提供多种复杂精细的小动物手术疾病模型;药物筛选评价小鼠平台可以提供从欧美行业领袖引进的免疫缺陷鼠、用于心血管及阿尔茨海默症等研究的人源化小鼠;国际标准化无菌鼠技术平台可以提供无菌鼠、无菌动物定制服务、微生物菌群移植服务等基于无菌动物模型的各类产品和服务,结合赛业生物成熟稳定的基因编辑小鼠平台,还可帮助您研究菌群与基因的互作机制 。

文章插图
谁知道微生物之父是谁呢巴斯德把微生物发酵原理广泛应用于指导工业生产,开创了“微生物工程”,被人们尊称为“微生物工程学之父”
下面是具体内容:
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 , 1822—1895)是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 。
巴斯德曾任里尔大学、巴黎师范大学教授和巴斯德研究所所长 。在他的一生中,曾对同分异构现象、发酵、细菌培养和疫苗等研究取得重大成就,从而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并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被后人誉为“微生物学之父” 。
第一个胜利
巴斯德是一位法国制革工人、拿破仑军队的退伍军人的儿子,小时候家境贫困 。巴斯德勤奋好学,再加上聪明伶俐,颇具艺术天分,很有可能成为一名画家 。然而,他19岁时放弃绘画,而一心投入到科学事业中 。
巴斯德最早是从事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关于酒石酸的光学性质 。他通过实验制备了19种不同的酒石酸盐和外消旋酒石酸盐的晶体 。在显微镜下检查时,他发现,这些晶体能用机械的方法分作两类——左旋和右旋晶体,它们具有旋光数值相同,但旋光方向相反的偏振光特性,从而揭示了酒石酸的“同分异构现象” 。
巴斯德在化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获得了荣誉 。然而,他并未将自己的视线仅仅停留在化学领域,而是将实验化学的原理、技能等广泛地应用于发酵问题,从而开辟了人类科学历史的新纪元 。
走向辉煌
巴斯德从化学研究转入生物学研究,发现微生物对酸的选择作用 。在研究酒质变酸问题过程中,明确指出发酵是微生物的作用,不同的微生物会引起不同的发酵过程 。改变了以往认为微生物是发酵的产物,发酵是一个纯粹的化学变化过程的错误观点 。同时 , 巴斯德通过大量实验提出:环境、温度、pH值和基质的成分等因素的改变,以及有毒物质都以特有的方式影响着不同的微生物 。例如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最佳pH值为酸性,而乳酸杆菌却喜欢pH值为中性的环境条件 。
巴斯德把微生物发酵原理广泛应用于指导工业生产,开创了“微生物工程”,被人们尊称为“微生物工程学之父” 。
巴斯德在发酵问题的研究中,确立了他的学术地位,但他并不满足 , 仍然奋斗在科学实验的前沿阵地上,因为他坚信“科学实验”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 是最有力的证据之一 。1868年10月,他患上脑溢血,使他的身体左侧刺痛、麻木 , 最后失去活动能力 。在这期间,他仍然口述一份备忘录,论述他富有独创性的实验——如何检查发现刚刚开始感染到疾病的蚕卵,最终实验获得成功,使纯净的“种子”(即蚕卵)得以传遍整个欧洲和日本 。多么令人感动的科研精神呀!正是有了这种精神 , 才使他成为伟大的微生物学家 。
不朽的功绩
一、巴斯德否定了微生物的自然发生说
新鲜的食品在空气中放久了,会腐败变质,并发现其中有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从何而来?当时有一种观点认为,微生物是来自食品和溶液中的无生命物质,是自然发生的——自然发生说 。巴斯德通过自己精巧的实验给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以有力的反驳 。
巴斯德设计了一个鹅颈瓶(曲颈瓶),现称巴斯德烧瓶 。烧瓶有一个弯曲的长管与外界空气相通 。瓶内的溶液加热至沸点,冷却后,空气可以重新进入,但因为有向下弯曲的长管,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不能与溶液接触,使溶液保持无菌状态,溶液可以较长时间不腐败 。如果瓶颈破裂,溶液就会很快腐败变质,并有大量的微生物出现 。实验得到了令人信服的结论:腐败物质中的微生物是来自空气中的微生物 , 这个实验也导致了巴斯德创造了一种有效的灭菌方法——巴氏灭菌法 。
巴氏灭菌法又称低温灭菌法,先将要求灭菌的物质加热到65℃30分钟或72℃15分钟,随后迅速冷却到10℃以下 。这样既不破坏营养成分,又能杀死细菌的营养体,巴斯德发明的这种方法解决了酒质变酸的问题 , 拯救了法国酿酒业 。现代的食品工业多采取间歇低温灭菌法进行灭菌 。可见,巴斯德的功绩有多大 。
二、巴斯德和疾病的病菌说
巴斯德从研究蚕病开始,逐步解开了较高等动物疾病之迷,即由病菌引起的疾病,最后征服了长期威胁人类的狂犬病 。
1865—1870年,他把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到蚕病的研究上 。这个研究牵涉到两种病原微生物 。在搞清蚕病起因后,巴斯德提出了合理可行的防治措施,从而使法国的丝绸工业摆脱了困境 。
而后,巴斯德又专心研究动物的炭疽病 , 他成功地从炭疽病的动物(如牛、羊)的血液中分离出一种病菌并进行纯化,证实就是这种病菌使动物感染致病而亡 。这就是动物感染疾病的病菌说观点 。但是,当时的内科医生和兽医们却普遍认为疾病是在动物体内产生的,由疾病产生了某种有毒物质,然后,也许是,由这些有毒物变成了微生物的错误观点 。后来巴斯德又研究妇科疾病产褥热 。他认为这种病是由于护理和医务人员把已感染此病的妇女身上的微生物带到健康妇女身上,而使她们得病 。
由此可见,巴斯德虽不是一名医生,但他对医学的贡献也是无法估量的,他为医学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
三、巴斯德与免疫学
巴斯德除了研究炭疽病外 , 还研究了鸡的霍乱病 。这种病使鸡群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 。巴斯德经过多次尝试后发现,这种致病的微生物能在鸡软骨做成的培养基上很好地生长 。一小滴新鲜的培养物能迅速杀死一只鸡 。
巴斯德在研究此病过程中最值得庆幸的是:当某鸡用老的、不新鲜的培养物接种时,它们几乎都只有些轻微的症状,并很快恢复健康 。再用新鲜的、有毒力的培养物接种时,这些鸡对这种病的抵抗力非常强 , 这样巴斯德就使自己的实验用鸡产生了对鸡霍乱病的获得性免疫能力了 。这可以同琴纳(E.Jenner)使用牛痘对人的天花病产生免疫能力相媲美 。
巴斯德在成功地研究出防止鸡霍乱病的方法后,又着手研究对付炭疽病的方法 。他把炭疽病的病菌培养在温度为42~43℃的鸡汤中 。这样,此病菌不形成孢子,从而选择出没有毒性的菌株作为疫苗进行接种 。
巴斯德是世界上最早地成功研制出炭疽病减毒活性疫苗的人,从而使畜牧业免受灭顶之灾 。
光辉的顶点
巴斯德晚年对狂犬病疫苗的研究是他事业的光辉顶点 。
狂犬病虽不是一种常见病,但当时的死亡率为100% 。1881年,巴斯德组成一个三人小组开始研制狂犬病疫苗 。在寻找病原体的过程中,虽然经历了许多困难与失败,最后还是在患狂犬病的动物脑和脊髓中发现一种毒性很强的病原体(现经电子显微镜观察是直径25纳米~800纳米 , 形状像一颗子弹似的棒状病毒) 。
为了得到这种病毒,巴斯德经常冒着生命危险从患病动物体内提取 。一次,巴斯德为了收集一条疯狗的唾液,竟然跪在狂犬的脚下耐心等待 。这种为了科学研究而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献身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和称颂吗!
巴斯德把分离得到的病毒连续接种到家兔的脑中使之传代,经过100次兔脑传代的狂犬病毒给健康狗注射时,奇迹发生了,狗居然没有得?。庵还肪哂辛嗣庖吡?。
巴斯德把多次传代的狂犬病毒随兔脊髓一起取出,悬挂在干燥的、消毒过的小屋内,使之自然干燥14天减毒,然后把脊髓研成乳化剂 , 用生理盐水稀释 , 制成原始的巴斯德狂犬病疫苗 。
1885年7月6日,九岁法国小孩梅斯特被狂犬咬伤14处,医生诊断后宣布他生存无望 。然而 , 巴斯德每天给他注射一支狂犬病疫苗 。两周后,小孩转危为安 。巴斯德是世界上第一个能从狂犬病中挽救生命的人 。1888年 , 为表彰他的杰出贡献 , 成立了巴斯德研究所,他亲自担任所长 。
巴斯德严谨的、科学的实验设计,他淡漠名利的高尚情操,他为追求真理而不顾个人安危的献身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
巴斯德为微生物学、免疫学、医学 , 尤其是为微生物学,做出了不朽贡献,“微生物学之父”的美誉当之无愧 。

文章插图
【人类培育的第一种无菌动物是,微生物学之父是谁】
- 微波炉用什么材质的碗比较安全,微波炉要用什么材质的碗加热
- 樱桃的热量是多少大卡,樱桃的热量是多少大卡
- 00k是多少数量,单位个的英文缩写是什么
- 说唱里面的time是什么意思哈,Time是什么词性的词准确的
- 什么是单反b门,学单反你不得不了解的基础知识——B门和快门线你知道
- 怎么看光盘里的照片,如何在电脑上看光盘上的内容
- 大学有摄影专业吗?,摄影专业的学校有哪些
- 武功山什么季节去最好,爬武功山的最佳季节
- 为什么青岛的海有浒苔,青岛海边现在有浒苔
- 尼康单反怎么换镜头,怎么把尼康d90的镜头拆下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