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 Keep商业化或将迎来全新的发展阶段 。 这家成立七年的公司 , 具体将如何实现商业变现?又会怎样应对其它内容平台的竞争?Keep副总裁黄晶晶、Keep创作者运营总监王楠面对媒体一一作出了回答 。
以下为对话内容(全天候科技有删减):
新目标:发力内容和商业化
问:Keep从成立到现在 , 运动爱好者(包括达人和普通消费者)的变化在哪?Keep如何赋能给他们?Keep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黄晶晶:从2014、2015年开始 , 国家政策大方向在引导做一些运动健康相关的事情 , 我们创业过程也很幸运 , 享受到国家政策红利 。 那个时候 , 各方对于这个方向也比较认同 。
从供给侧来讲 , 当时很多专业机构更关注竞技体育项目;内容比较碎片化 , 而且很多是老内容 , 所以 , 大众健身可以选择的东西比较有限 。
Keep从创业之初抓住了非常精准的定位点 , 当时整个App定位叫“移动健身教练” , 特点是降低用户运动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 , 抓住便捷性、内容简单易跟练等 。
到2017、2018年 , 我们开始用AI技术做内容个性化定制 , 解决了有优质内容后怎么变成更加长线的计划问题 。 结合这样的技术手段 , 根据个体用户提供的基本数据指标 , 生成个性的、颗粒度更精细的定制计划 , 能够更加适配用户 。 这个经过了大概3-4年的发展 , 很多达人内容创编的质量也因为合作了付费计划逐年提升 。
现在 , 我们反复提用户本身的情感包括创意 , 因为用户的坚持不是靠冷冰冰的机器算法完成的 , 一定要靠人和服务这种有温度的内容连接 。 所以我们觉得内容是基础设施 , 原有的痛点没有了之后 , 我们怎么做深?利用更加有趣的方式让用户感受到运动本身的快乐 , 这是我们最近的努力方向 。
关于盈利模式 , 我们今天聊到了广告 , 达人也是中间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 , Keep可以帮助他们实现商业化变现 。 变现不仅仅是品牌的变现模式 , 还应该注重内容的变现 。 第二 , 是会员业务 , 现在发展相对比较成熟 。 第三 , 是消费品业务 。 还有 , 线下Keepland健身空间 。 这些商业型产品核心还是在服务 , 不管是会员服务还是达人营销 , 底层逻辑是希望服务于用户的“吃穿用练”需求 。
问:关于达人扶持计划 , 除了目标 , 还有什么其他期待?比如 , 未来公司变现、盈利等等 。
王楠:我们刚才那两个目标是:一年以内孵化出超过150位“百万跟练”创作者 , 三年以内一万名创作者在Keep单平台基于内容收入过万 。 这两个目标比较朴素 , 但非常落地 , 是我们基于整个行业健身达人增长体量 , 以及Keep平台特性和PUGC内容属性梳理出来的 。
接下来 , 在商业变现这一块的规划 , 肯定是内容和商业化两个方向发力 。
内容方面 , 内容激励是一种 , 我们还会跟创作者共同探索付费课程 。 目前在站内能够看到付费内容 , 接下来希望有更多、更专业的作者和我们一起 , 把内容的形式继续丰富、扩大 。
商业化方面 , 今年也开发了一个全新的产品——“卡路里风暴” , 这是对整个平台作者都非常友好的推荐模式 。 我们会建设达人和品牌之间更直接的沟通 , 让更多种子创作者能提前接触到一些优质商单 , 积累一些经验 , 让头部作者和平台建立更长久的联系 。
看增长:Keep仍有潜力
问:近两年Keep用户增长很快 , 今年上半年月活超过四千万 。 你怎么看这个垂直市场未来的发展潜力 , Keep的流量池可能达到什么水平?Keep整个用户画像是怎样的 , 他们呈现了怎样的消费偏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