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认为 , 影响孩子形成不同交往方式和特点的因素有很多 , 首先是孩子本身的发育是否处于正常水平 , 在集体中如果存在发育异常的孩子 , 如孤独症儿童 , 需要专业的教育训练促进其进步 , 也需要周围环境的接纳和包容 。 其他一些疾病如焦虑、抑郁、适应障碍等疾病都会影响孩子的交往 。 一旦涉及疾病 , 家长就需要带孩子寻求医生的专业帮助 。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家庭的影响 。 帮助孩子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 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有正确的养育方式 。 首先 , 外表整洁、仪态端庄的孩子 , 在人群中一定更受欢迎;行动力强、行为规范的孩子 , 也一定更容易被人接纳 。 因此 , 父母应在这些方面为孩子起到示范和榜样的作用 。
随着孩子认知和情感的发展 , 孩子的社会性和社交技能也在发展 。 因此 , 家长除了要教会孩子基本的社交规范 , 还要帮助孩子提高社交技能 。 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就是父母以身作则 , 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 彼此之间互相沟通的时候 , 要采用平和的方式;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 , 也不要用咆哮和吼叫的方式 , 尊重和温柔而坚定都能够帮助孩子学会良好的沟通方式 。
家长在给孩子创造更多和同伴沟通交流机会的同时 , 也要注意不是简单地把孩子扔到一群孩子里 , 让他们交朋友 , 而是尊重孩子的意愿 , 让他自己选择朋友 , 并且为他创造与朋友相处的条件 , 在此之前 , 也要提前教授孩子一些社交技能 。
此外 , 教师对孩子的人际交往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一个班级氛围的营造与老师的作用密切相关 。
李雪认为 , 每个家长都应该努力成为学习型家长 。 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接纳和肯定 , 孩子才会感受到足够的爱和安全感 , 才能有更多的自信、更好的自我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 , 才能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家长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 孩子才能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家长要教导孩子学会认知和理解别人的情感 , 孩子才会懂得爱别人 , 关心别人;家长要培养自己良好的沟通能力 , 才能让孩子拥有更好的社交能力 。
家长也不必纠结孩子是否是人群中最受欢迎的那些“明星” 。 只要孩子心理健康 , 有充分的安全感 , 能够确认自我价值 , 在人际关系中能够获得幸福和愉快的体验 , 能够发展自己 , 就足够了 。 “家长需要做的 , 是让孩子健康幸福地生活 , 而不是让孩子成为家长期待的样子 , 实现家长没有实现的理想 。 ”李雪总结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