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芯片产业链“任督二脉”亟待打通( 三 )


当然 , 新的机遇也在酝酿 。 近年来 , 随着AI芯片等新应用兴起 , 对现有EDA行业和芯片设计流程带来了新的挑战 , 同时也给中小EDA公司带来了很多新的技术研究方向 , 成为他们突破EDA巨头优势壁垒的新机会 。 “AI技术正在EDA公司中被广泛采用 , 我们推出的Empyrean Mcfly , 就是用AI的算法加速IP验证 , 通过AI学习以前的IP案例 , 对新的IP进行验证 , 验证精度达到99%左右 。 ”国内EDA行业龙头华大九天相关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 。
采访人员在采访中还发现 , 人才紧缺 , 始终是业内企业最大的“痛点” 。 无论珂晶达、芯联成 , 还是中科集成、华大九天 , 大家一致的感受是“本土EDA行业人才太少了” 。 黄洁说 , “EDA开发工程师需同时理解数学、芯片设计、半导体器件和工艺 , 对综合技能要求很高 。 培养一名EDA研发人才 , 从高校课题研究到从业实践的全过程往往需要10年 。 而由于EDA软件开发研究的周期长 , 投入产出比低 , 行业整体薪酬偏低 , 又导致本土人才流失严重 。 ”
如何破局?在苏州工业园区这一长三角唯一的国家级工业软件协同攻关平台落户地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人才问题依然需要围绕产业生态去解决 。 “作为园区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载体 , 苏州国际科技园已逐步形成垂直分工形态的集成电路产业 , 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生态协作效应 。 ”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 目前 , 苏州国际科技园集聚了集成电路设计、测试及相关企业56家 , 2020年产值达400亿元 , 同比增长11% 。 相对完善的产业条件 , 也为企业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奠定了基础 。
“人才都是跟着产业生态圈走的 , 珂晶达最早是3人小团队 , 如今已有超过40人的专业队伍 。 ”沈忱表示 , 公司能匹配到优质人才 , 一方面需要地方政府给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雪中送炭的好政策;另一方面 , 更需要完整的产业链来实现人才聚集效应 , 而且后者才是公司从起步到发展 , 始终愿意留在苏州国际科技园的最大理由 。 (陈澄 梅剑飞)
编辑:郑楚豫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 , 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热榜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