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 , 一体化模式障碍逐渐扫除 , 行业一体化加速 。 由于HR SaaS面对的对象是各行各业 , 彼此之间需求千差万别 , 个别企业之间个性化的需求更是层出不穷 。 比如 , 就行业而言 , 制造业的排班制度就与服务业存在巨大的偏差 , 两者的业务流程更是完全不同;就个性化而言 , 一家公司在不同阶段、不同部门采用的考核标准也完全不同 。
这些不同和差异 , 导致了很多HR SaaS公司很难通过一套系统 , 实现“全网通用”的效果 , 但为每一家企业定制又会陷入“重复造轮子”费力不讨好的窠臼之中 , 这就需要新的技术来推动行业的发展 。
近年来随着PaaS的发展 , 低代码技术得到快速应用 , 借助低代码技术很多企业只需要借助SaaS平台提供的系统架构 , 就可以开发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组织架构 , 开发成本大大降低 , 一体化平台也由此得到了迅速发展 。
当然 , 一体化带来的最大改变 , 在于它将原有分散的数据、业务之间实现了打通 , 消解了单一互联网思维进入B端市场的“水土不服” , 大大加速了企业组织、运营、管理“上云”的速度和整体水平 。
盛宴属于大企业
虽然一体化模式的技术条件已经逐渐成熟 , 但从整个行业的来看 ,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 , 真正做到HR SaaS一体化的玩家屈指可数 , 这主要与一体化模式拥有较高的行业壁垒分不开 。
首先 , HR低代码技术本身实施起来很有难度 。 要对外开放低代码技术 , 就需要HR SaaS公司亲自搭建属于自己的低代码开放平台 , 需要以PaaS为根基 , 而PaaS又需要企业具备很强的云服务基础 , 这对于很多单一模块的企业来说 , 无疑是个巨大的行业壁垒 。
以阿里钉钉为例 , 钉钉能够在短时间内推出低代码技术 , 是因为阿里云在行业内拥有深厚的行业根基 , 其核心技术能够支持其开发出适应低代码环境的PaaS平台 , 这是一般企业无法比拟的 。 纵观国内低代码平台 , 无论是腾讯的低代码平台 , 亦或是来自SaaS行业的金蝶、北森(人力资源)等玩家 , 都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行业积淀 , 这也从侧面佐证了这一点 。
其次 , 低代码平台需要稳定的产业生态作为依托 。 从企业管理全局来看 , 一体化HR SaaS系统只是企业管理数字化的一个部分 , 因此一体化厂商想要做好HR一体化 , 还需要广结盟友、开放技术平台 , 但这样的条件往往大平台才有实力去做 。
以美国HR SaaS为例 , 只有像Slack、Workday这种平台级的一体化产品 , 有能力把许多单一领域最强最好的模块和服务整合在一起 , Slack的生态相对比较松散 , 有自己的应用市场 , 围绕协同办公建立生态 , 同时也提供外部连接API;而Workday提供外部连接API , Slack可以直接调用 , 不同SaaS企业之间通过API接口实现互联互通 。
国外的发展经验 , 也同样为国内巨头所借鉴 。 当前 , 腾讯和阿里都发起了“SaaS加速器”计划 , 海选SaaS企业进入自己的阵营 。 腾讯建立了SaaS市场和SaaS臻选 , 阿里也建立了SaaS市场 , 并且旗下还有主打企业协同管理的SaaS产品——钉钉 。
为了构建SaaS生态 , 两大国内互联网巨头不仅亲自投身自研平台 , 还带动产业链伙伴、其他技术开发厂商一起来构建属于自己的“企业管理生态” , 以此来弥补自身在SaaS应用上的“缺口” 。 从这个角度来说 , 一体化模式终究是大企业的盛宴 。
赚钱得靠大客户
就商业价值而言 , HR SaaS赛道也同样遵循着依靠“大客户”赚钱的基本逻辑 , 其中原因自然与我国的国情有很大关系 。
一方面 , 国内中小企业客户总体付费金额大大劣后于国外市场 。 对很多HR SaaS服务商来说 , 中小企业在自建IT系统成本较高的情况下 , 要想利用信息化、数字化降本增效就离不开SaaS服务商提供的SaaS服务 , 对于相对刚需的HR领域更是如此 , 这也是早期HR SaaS将重点瞄准SMB(中小企业)市场的原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