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盛:我学会了忘记「摩尔定律」( 二 )


傅盛:我学会了忘记「摩尔定律」
文章图片

猎户星空餐饮机器人招财豹
因为要做好人工智能、做好机器人、做好硬件、还要做好软件 , 我分别从很多大厂 , 猎豹选拔人才 , 还从硬件大厂和其他一些手机公司去找做硬件的人 , 基本上每一个领域的人才我都挖了一遍 。 但是后来发现 , 大家虽然都讲的是中国话 , 彼此之间却完全不能理解 , 还造成了很多沟通上的问题 。
做一个崭新的创新行业 , 所有都是新的 , 大家脑海里没有统一的的标准 。 当认知没有统一的时候 , 这里面又会出现非常多的问题 , 甚至是错误 。
02
到无人区打磨产品
三年前我在水立方开了一个发布会 , 发布了我们的服务机器人产品 。 在那个会上 , 我特别骄傲地宣布 , 我们做的第一代服务机器人有三块芯片 , 分别是负责视觉、导航和整个系统的运作 。 但过了半年以后 , 等我回头再看 , 发现最应该批评的就是这个三芯片系统 。
想让一个服务机器人投入使用的核心点是什么?是你能用统一的设计 , 降低机器人的成本 。 我当时说 , (机器人)行业引爆时 , 应该是这个机器人和手机的成本差不多的时候 , 或者稍微贵一点点的时候 , 但三芯片明显不能满足这个需求 。
这个时候只能去不断跟团队沟通 , 甚至要理解他们的技术语言 。 后来我们说服了很多团队 , 让在一个芯片上开发 , 等到第二代产品时 , 就是一块芯片了 。
本质上这是我们技术的进步 。 尽管看上去好像没有三块芯片那么高算力 , 但我们的当务之急其实是不断地降低整个 BOM 成本(注:指制造业中所有自制件和外购件的总成本) , 让机器人能走进千家万户 。
第二个故事是我们当时做服务机器人 。 大家知道机器人得跑来跑去 , 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小型化自动驾驶 。 我们当时面临的困境是 , 如果买一个市场上成熟的激光雷达 , 造价大概有大几千元 , 而我们的目标是让服务机器人价格降到一个高端手机的价格 , 这是长远的目标 。
为了找到合适的激光雷达 , 我们在供应链端找了非常多厂家 , 最后找到一个以前做激光测距的公司 。 他正准备做一款激光雷达 , 我说我们不要那么高的精度 , 我们不要 50 米的探测 , 只需要 5-10 米 , 再通过其他传感器的整合 , 完成室内定位的精度 。 所有工程师本能地都希望做一个高精度的激光雷达 , 这个时候你得想清楚目标是什么 , 然后去和你的团队不断沟通 。
我们也是行业内第一个引进了成本很低的激光雷达的服务机器人厂商 , 这个举措使我们的成本能不断地降低 。
举这几个例子想说的是 , 我们今天讲科技 , 讲创新 , 其实是到一个无人区 , 从大家各自有不同的认知看法 , 到统一看法 , 找到一些标准的过程 。
以前张鹏跟我聊的时候 , 他说 , 我们过去总觉得创新就是一个好的点子 , 然后很快就能长大 , 但是今天很多创新好像已经变得非常缓慢 , 要做大量非常细节的事情 。
我做机器人的经验告诉我 , 其实魔鬼都在细节里 。 你应该去充分了解各个细节 , 并且把这些细节重新组合 , 深入打磨 。 这可能才是创新本来的样子 。
03
大爆炸不是常态 ,
日拱一卒才是
我有时候想 , 猎豹移动从我创办 , 到在美国上市 , 只花了四年的时间 。 但我回过头看 , 在创建猎豹前 , 我在雅虎中国和 3721 工作了 5 年 , 在 360 工作了四年 。 前面的十年时间里 , 我不断在做的事情 , 是做一个个非常小的工具 , 让这个工具能够非常方便地使用 。 所以 , 当我创办猎豹移动 , 去做一款全球的工具时 , 这十多年的积累 , 让我能充分了解一些细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