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盛:我学会了忘记「摩尔定律」( 三 )


傅盛:我学会了忘记「摩尔定律」
文章图片

傅盛在纽交所敲钟台拿手机照相
我们都是特别幸运的一波人 , 正好处在互联网技术大爆炸的浪潮里 , 好像创新飞速发展就应该是常态 。 做了三年机器人 , 我和很多其他行业的创新者、创业者沟通后 , 我发现互联网这种技术大爆炸并不是常态 。 如果我们认真回顾 , 互联网能发展地那么快 , 其实是由好多因素共同促成 。
从国家层面来看 , 我一直觉得我能够走到今天就是一个国家红利的享受者 , 我也经常跟一些同行说 , 我们今天能坐在这里 , 是受益于这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政策红利 , 又正好碰上人口红利期 。 我记得第一次到美国时 , 发现硅谷要雇三五个工程师都非常难 , 而那个时候在中国 , 你可以轻松地组建一个上百人的技术团队去做某一个已经被论证的技术 。 其他因素还有中国加入 WTO、摩尔定律等 。
但当我做机器人 , 开始接触电机、电路板、机械臂后 , 才发现原来在别的行业 , 所有技术都是一个线性变化过程 , 每年改进 10% 就算是不错了 。 只有半导体行业除外 , 其他行业其实都没有摩尔定律式的增长 。
过去很多所谓的创新 , 都是建立在「抄作业」的基础上 。 都是别人有了一个模子或者模型 , 我们把它做得更好 。 本质上这不能算真正的创新 。 当今天中国达到这个体量 , 走到这个阶段 , 我们肯定要从中国开始 , 做出一些我们自己的新东西 。
最近我在读一本书 , 这本书强烈推荐给大家 , 叫《创新的起源》 , 这本书认真地分析了很多现代技术的发展史 。
原来蒸汽机不是瓦特发明的 , 在瓦特改进蒸汽机的 100 年前 , 就有人开始以蒸汽为原理制造蒸汽机 。 在一些特别需要的行业开始使用蒸汽机 , 一年几十台这么用 , 用着用着就开始改进 , 不断提高它的效率 。 等到瓦特改进蒸汽机的时候 , 其实已经经过了 100 年的打磨 。
这里面专门提到核电技术 , 大家可能不知道今天核电的「百万千瓦时死亡人数」 , 比煤电、火电要低很多 。 这本书上说 , 核电在过去 20、30 年是没有什么技术进步的 , 为什么?因为这个行业不容错 , 它绝对不允许你犯任何错误 。
我们都过于夸大了一个所谓爆炸性技术的高光时刻 , 而很多真正的技术进步都是通过不断试错、日拱一卒逐渐成长起来的 。 连飞机的发明都是这样的 , 当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时 , 已经很多小团队都在尝试飞机 , 还有比他拿的资金多 10 倍的团队也在做飞机 。 莱特是唯一一个把每个细节做到尽善尽美 , 而且试飞那天运气还特别好 , 逆风 。 这才引领了一次科技革命 。
其实还有一本书 , 叫《技术的本质》 。 这两本书都颠覆了以前我对创新和技术的认知 。 我们总是寄希望于出现一种神奇的技术 , 然后整个世界随之改变 。 无论是《创新的起源》 , 还是《技术的本质》都在说:本质上所有技术都是其他技术重新组合的结果 , 你可以把科技想成一棵科技树 , 每一个技术、每个节点都是在原来枝节上生长出来的 。
傅盛:我学会了忘记「摩尔定律」
文章图片

《创新的起源:一部科学技术进步史》
技术就是不断重新叠加、组合 , 然后成了新技术 。 新技术又变成其中一个元素 , 又开始去叠加、组合 , 变成了更新的技术 。 我们讲创新时 , 太容易忽略试错和小步快跑、日拱一卒这些过程了 。
04
创新在水面之下生长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