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英良贝贝化石标本图
全球迄今为止科学记录
最完整的恐龙胚胎
经过三年的详细研究 , 科学家们在一枚恐龙蛋化石中 , 发现了全世界迄今为止被科学记录的最完整的恐龙胚胎 。 这项研究成果于2021年12月22日发表在国际科学期刊《iScience》杂志上 。
由中国、英国、加拿大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 , 对一个完好保存在蛋化石里的恐龙胚胎进行了三年的详细研究 。 该恐龙化石是在中国南部江西赣州的晚白垩世地层中被发现的 , 目前馆藏于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 。
文章图片
这块有着7200至6600万年历史的化石 , 属于一只没有牙齿的兽脚类恐龙 , 是迄今为止科学记录中最完整的恐龙胚胎 。 这个恐龙胚胎保存状态相当完整 , 没有受到化石化作用的太多 , 清晰展现了其存活时的状态 。 该个体从头到尾总长度约为27厘米 , 蜷曲在一个长度为17厘米的椭圆形恐龙蛋化石中 。 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将这个标本昵称为“英良贝贝” 。
“英良贝贝”被确定为窃蛋龙类
文章图片
根据标本短高且无牙的头骨 , “英良贝贝”被确定为窃蛋龙类 。 这个奇特名字让人不禁想问:什么是窃蛋龙?它们真的会偷蛋吗?
此前有古生物学给出了答案:名为“窃蛋龙类”的恐龙 , 并不以“偷蛋”为生 , 更没有世代做“贼”的习惯 , 而是一种“妈妈下蛋爸爸孵”的爱心恐龙 。 窃蛋龙类是一类身上长有羽毛的兽脚类恐龙 , 目前已知来自亚洲和北美的白垩纪地层 , 与现代鸟类关系密切 。 其多变的喙部形状和体型很可能使它们具有广泛的食性类型 , 包括植食性、杂食性和肉食性 。
文章图片
“窃蛋龙”的名字因何而来?
1923年 , 蒙古戈壁大漠 。 美国探险家罗伊·查普曼·安德鲁斯发现了埋在沙丘下的一个巢穴及不少恐龙蛋化石 。 在这个巢的旁边 , 有一具兽脚类恐龙化石 , 它的头紧挨着巢中的恐龙蛋 。 探险队认为 , 这只恐龙一定是在准备偷蛋时 , 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掩埋 , 或是被路过的其他恐龙踩踏致死 。 经过对这具化石的研究 , 古生物学家给这只恐龙取了一个极不光彩的名字——窃蛋龙 。
彼时 , 这支探险队还发现了原角龙和伶盗龙等多种恐龙化石 。 因为原角龙在蒙古大漠很常见 , 因此 , 研究者偏执地认为这窝蛋的主人是原角龙 , 而死在巢旁边的正是行窃的“贼” 。
偷蛋行为看上去证据确凿 , 窃蛋龙就这样被宣告“偷窃”罪成立 , 不仅家族大类被学界命名为“窃蛋龙类” , 当时发现的这一物种还被定名为“喜爱原角龙的窃蛋龙” , 中文翻译过来是“嗜角窃蛋龙” 。
被误解之后 , 研究者试图从窃蛋龙的身体结构上寻找偷蛋的“原罪”证据 。 于是 , 窃蛋龙灵活的爪子、修长的手指、坚硬的凸嘴巴 , 被认为是适合抱蛋和啄蛋的“作案工具”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