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盘点:2021年,我们被青年力量带动向前( 二 )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员秦成峰及其团队正在推进国产mRNA新冠疫苗的研发工作 , 目前正在海外进行三期临床试验 , 或将实现中国mRNA疫苗“零”的突破 。
秦成峰介绍 , 国产mRNA疫苗使用的是单人份的预充针 , 热稳定性能显著区别于国外已上市的mRNA疫苗 。 在制造过程中 , 该疫苗使用了更优的呈递技术 , 可降低疫苗对温度的敏感度 , 使得该疫苗可在2到8摄氏度环境下储存 , 这将极大地提高了新冠疫苗的使用便利性 。
高中毕业后 , 秦成峰考入武汉大学 , 在那里他找到了自己的研究兴趣点——病毒 。 由于秦成峰一直渴望穿上军装 , 大学毕业后 , 秦成峰凭优异成绩被保送至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专业继续深造 。 此后 , 秦成峰系统地学习了病毒学的理论和技术 , 为后来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早在2017年 , 秦成峰就有一篇有关寨卡病毒的研究论文 , 引发全球科学界的关注 , 该论文为全球应对寨卡疫情提供了重要依据 , 助力疫苗和药物研发 。 那时 , 他及其团队成员的平均年龄还不足30岁 。 如今 , 他又勇立潮头 , 再一次让中国军人站在国际科学舞台上 。
秦成峰说 , 科学研究就是对未知世界的探险 , 其中充满了不确定性 , 这会让他们充满好奇心继续走下去 , 也让他们对每一天、每一次的实验都充满期待 , 没准哪次不经意间的发现 , 就会成为一个最终造福于人类的科研成果 。
蔡韬:
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魔术师”
2015年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蔡韬接到了一项任务——人工合成淀粉、凭空制造 。 “凭空制造?这可能吗?”当接到这一项目时 , 他不相信能做出来 。
自然反应中 , 淀粉合成与积累涉及约60步代谢反应和细胞器间运输 , 如何将农业中复杂的合成途径简化为工业生产所需的简单合成途径 , 是人工合成淀粉面临的最大挑战 。 经过计算机算法挖掘和筛选 , 蔡韬和同事在起点二氧化碳和终点淀粉之间 , 最终锁定了30条可能的路径 , 每一条都包含9到12步重要反应 。
向着未知的前路 , 蔡韬和团队成员一起摸索了2000多个日夜 , 直到2021年8月 , 沉寂了6年的团队将他们的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 “这是一项里程碑式突破 , 将在下一代生物制造和农业生产中带来变革性影响 。 ”论文审稿专家毫不吝啬地夸赞这项来自中国的原创性突破 。
蔡韬及其同事如同“魔术师”般的“点石成金” , 让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 , 让淀粉生产从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向工业车间生产模式转变成为可能 。
“目前我们取得的只是阶段性进展 , 后面还面临着很多难题 。 ”对这一重大成果 , 蔡韬谨慎而务实 。 接下来 , 他们还将应对新的挑战 , 让这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工厂 。
杨帆:
给望远镜找到最适合的“家”
青海冷湖 , 一个原本因石油资源枯竭而接近荒废的小城 , 2021年因被选定为世界级天文观测台址 , 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助理研究员杨帆 , 就是选址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 , 他说:“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 , 就是给未来望远镜找到最适合的家 。 ”
他们踏遍了冷湖戈壁荒滩 , 决定在一座比戈壁滩平均海拔高出1000至1500米的赛什腾山上搭建观测设备 , “让望远镜能在此处看到最暗的星” 。
“我这辈子的山 , 都在这里爬完了 。 ”杨帆说 , 3年来他们克服在高海拔山上缺氧、寒冷、供电、饮食等困难 , 终于建成关键台址参数测量平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