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常鑫:学校对课后服务的课程需求变化及未来趋势 | OpenTalk( 二 )


接下来 , 我们回顾一下课后服务的历程 。 2017年出台指导意见时 , 北京等超一线城市就已经有学校开展课后服务了 , 那时候没有双减背景和引导的方向 , 所以整个覆盖面还没有那么广 。 “双减”政策前针对36个大中城市的课后服务统计数据发现 , 小学课后服务普及率为66.4% , 初中阶段课后服务普及率为56.4% 。 如果进入到下沉市场可能这个比例还会下降很多 。
科大讯飞常鑫:学校对课后服务的课程需求变化及未来趋势 | OpenTalk
文章图片

但是在“双减”政策之后 , 整个比例是被直线拉高了 , 因为有了政策背景之后 , 虽然说它是一个延时服务 , 但是我刚才也提到了即便有一个学生在那个学校里 , 对于这个学校来说也要为这个场景的工作开展建立一套管理体系 。 所以“双减”政策之后全国执行力还是蛮高的 。 我们先暂且不讲它的执行方式是什么样的 , 但是至少整个延时服务落地执行度上 , 超96%的开展率已经能够说明家长也愿意把孩子放到学校里面去 , 学校现在也承担起了课后服务主阵地的角色 。
当然 , 我们也走访了很多地市、区县 , 甚至一些偏远区域后发现 , 社会资源不均衡性及教育资源不均衡性所带来的执行差异还是是比较明显的 。
我们大概列举了几点区域之间差异化的情况:第一个就是从模式上来看 , 大家熟悉的是5+2模式 , 我们发现 , 5+2也有不同 , 有的学校是集中式的 , 抽一周的三天课后时间把作业搞定 , 剩余的两天做社团课和学生兴趣小组普及 。 也有每天分解很均衡的方式 , 第一节课把课后辅导这个事干完 , 另外1节课的时间留给兴趣小组或者社团课 。
5+2+1是什么 , 就是有一些作业压力的区县或者学校 , 或者城市 , 特别是资源不足的 , 包括教师资源不是很充足的学校 , 他们会把他们整个资源调度利用起来 , 他们会把周末星期六那一天拉出来集中开展兴趣小组或社团课程;有的是属于通过校外培训机构做这一天整体排班服务 , 有的属于通过自己的学校老师做5+2+1中1这样一个兴趣课程服务 , 办法都不一样 , 据我们通过这么多的走访调研发现每个区域政策要求是很不同的 , 差异很大 , 比如北京比较Open , 愿意校外培训机构人员入校服务 , 但是也有很多区域时不支持校外人员入校开展这样的服务 , 必须由本校老师去做 。
对于课后服务的结构构成 , 基本为作业辅导是一个板块 , 兴趣小组这些课程是一个板块 , 再加上专业社团课比如赛事方面的课程又是一个板块 , 对于学校来说不见得有这么多的课程资源 , 特别是在下沉市场资源调度补充不及时的状态下 , 现在这个阶段执行双减政策阶段 , 今年只能先把作业看管这个工作做起来 , 会考虑后续根据自身能力再做一些兴趣小组课程的增量或者社团课的增量 。 所以我觉得明年课程内容厂商会有一个较好的增量 。
另外从整个交付方面来看 , 有的通过服务购买 , 像北京这种地方是比较典型的服务购买方式 , 还有通过本校老师结合兴趣与能力做自产;有的是属于通过校外资源公益支撑的方式进行交付;交付的差异化与资金、资源、政策均有较多的关联关系;
科大讯飞常鑫:学校对课后服务的课程需求变化及未来趋势 | OpenTalk
文章图片

影响差异化主要因素区域政策 , 有的地方收费 , 比如说我们最近看到长沙的城市收费最高可以达到上限是1000元/学期/学生 , 合肥是600元 , 江苏是只300元 。 所以说每个地方对于政策执行情况都是不一样的 。
另外 , 校内作业开展效率也是影响整体参与效果的主要因素 , 这个地方我们提到一个词叫学有余力 , 就是只有学生是学有余力才有更多的精力在校内开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 比如深圳为例 , 深圳模式属于走班式的模式 , 他们会在当天 , 作业完成了的孩子可以自己去选 , 比如:有10间教室 , 有10种课程你可以选一个你自己喜欢的课程上 。 所以每个地方作业完成效率也之决定了他是5+2还是5+2+1 。 比如偏远城市作业模式还是依照于原来老的模式 , 并没有融合一些新的技术 , 或者是一些好的智能软硬件设施赋能他的作业提效 , 这样会影响他后续“五育并举”的个性化需求供给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