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首例机器人膝关节置换手术在沈完成

东北首例机器人膝关节置换手术在沈完成
文章图片

在辽宁省人民医院骨三科的病房里 , 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的第二天 , 患者王大爷在老伴和医护人员的陪同下 , 开始了行走训练 。 如果不是左腿上那条长长的胶布 , 从外观上 , 几乎看不出他的左腿有什么异样 。
王大爷的膝关节置换手术 , 是白希壮教授从医30多年来 , 成千上万例手术中的一个 。 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 , 这是白希壮利用机器人进行膝关节置换的第一个病例 , 同时也是东北三省首例使用机器人进行的膝关节置换手术 。
“我很幸运成为机器人手术的第一个受益者”
今年70岁的王大爷来自辽宁昌图 。 1984年 , 在一次车祸中 , 他的左腿大腿骨折 。 经过4个月的治疗 , 断的骨头虽然接上了 , 却留下了残疾——左腿弯曲 , 并且缩短了几厘米 。 左腿的畸形 , 使王大爷的膝关节长期承受磨损带来的伤害 。 大约10年前 , 他的左腿膝盖开始日渐疼痛 , 慢慢几乎不能自由行动 。
看着自己术后经过修复笔直的左腿 , 王大爷眼里满是幸福 。 “我很幸运 , 能成为第一个高科技的受益者 。 ”王大爷说 , 这次手术不仅把他原来弯曲的腿变直了 , 而且原来短的几厘米也恢复正常了 。
被问起对机器人做手术有没有顾虑时 , 王大爷说 , 术前医生团队多次和自己沟通 , 详细介绍了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优势 , “听了介绍 , 我感觉机器人比人还厉害 , 所以一点不担心 。 有了机器人 , 加上医生的技术 , 我心里其实是更有底了 。 ”
“作为一名医生 , 技术求精更要求新”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采访人员见到白希壮时 , 他正在手术室准备进行第二例机器人膝关节置换手术 。 白希壮介绍 , 机器人近年来越来越多应用到临床当中 。 这台国产“HURWA”(和华)机器人对于骨骼内部人眼看不到的部位 , 在定位和操作精度上有着极大的优势 。 与人工操作相比 , 机器人的精度可以提高10倍左右 , 可以大大提高假体植入的契合度 , 提高假体使用寿命和患者的舒适度 。
【东北首例机器人膝关节置换手术在沈完成】作为东北三省第一个引进和使用“HURWA”机器人的医院 , 白希壮表示 , 这不单单是资金的问题 , 更主要的是技术能力基础 。 机器人的操作要由人来完成 , 人机配合要求很高 ,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操作 。 前期的数据获得和输入都需要人工来完成 , 机器人通过计算给出模拟方案 。 这个过程中 , 主要还是体现医生的技术能力 。
白希壮说 , 机器人的使用需要一个数据积累的过程 。 数据积累得越多 , 数据计算的更准确 , 会让机器人的人工智能水平越高 。
“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是未来的趋势”
作为白希壮团队的骨干和王大爷的主管医生 , 骨三科主任朱志勇全程参与了机器人辅助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 。 在病房的宣教室里 , 采访人员看到很多骨关节模型 。 朱志勇介绍 , 这些都是团队医生在手术前 , 用机器人反复模拟训练的道具 。 利用模型来模拟定位和操作程序 , 就是为了确保第一次实战的万无一失 。
采访人员离开医院时 , 白希壮带领团队进行的第二例机器人膝关节置换手术也接近尾声 。 根据安排 , 第二天还将有两例相同的手术 。 白希壮说 , 机器人辅助下进行关节置换手术是未来趋势 , 是每一个外科医生必须掌握的技能 。 接下来会加速培养更多的医生掌握这个技能 , 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刘 东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