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在智慧城市板块里 , 我们也要搭建一个中枢神经一样的一体化云原生数字服务平台 , 在上面丰富智慧城市的每一个环节 , 打造整体的智慧城市业务 。
创业邦:到明年公司正好成立10周年 。 回头看 , 10年中成长最多的地方在哪里?
傅彦:我觉得是我完成了从教授到企业家的转换 。
虽然创业过程很艰辛 , 有很多酸甜苦辣 , 每天为业绩操心到睡不着觉 , 但我觉得创业对我而言更有意义 。
因为我们真的为国家、为社会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 这些事情我在学校里不可能做到 。 虽然教书育人 , 培养人才也是贡献 , 但取得的收获是不一样的 。
另外 , 我自己在经营管理方面也收获了很多 。 以前我们理解业务 , 更多是写几篇文章 。 但现在 , 我们真的能站在实际需求的角度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 。
创业邦:有什么遗憾吗?重来一次有什么事情是肯定不会去做的?
傅彦:遗憾肯定有 。
我还是觉得公司浪费了很多时间 , 特别是从2012年到2015年 。 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像现在这样专注 , 可能会走得更好更快 , 更能够抓住一些机遇 。
创业邦:今天来看 , 转型专注工业大数据这个决定做得也不晚 。
傅彦:是 , 任何时候做决定都不晚 , 因为机会总是有的 。 但浪费掉的这几年非常宝贵 。
创业邦:很多公司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都会遇到战略方向不明确的问题 。 您有没有总结过思考战略的方法?
傅彦:大数据是和所有的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深度融合的 , 每一个地方都会用到 。 但什么都能做 , 其实也就是什么都不能做 。 所以我才一直强调技术要在具体的行业方向上去扎根 。
这个过程不像有的行业 , 一两年就能看到结果 。 是需要经过5年才有可能形成产品 , 经过10年才有可能真正扎下根的 。 优秀的To B企业 , 都在行业里坚持了10年以上 。
创业邦:所以长期坚持是公司真正的护城河 。
傅彦:可能实体行业中的公司 , 特别是像我们这种用先进技术去赋能传统行业的公司 , 真的是要一直努力地坚持 , 没有捷径 。
创业邦:未来10年的目标是什么?
傅彦:第一个目标就是上市 , 如果能上顺利上市的话 。
创业邦:感觉更像是第二个10年的起点 。
傅彦:其次就是把公司做成国内最大的工业大数据企业 。
创业邦:只有这一个?
傅彦:完成这个目标已经很不容易了 。
文章图片
关于数之联
数之联位于成都 , 是最早一批参与工业智能化转型的公司 , 同时也是行业内领先的ADC(缺陷检测与分类系统)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 。
通过“智慧品质”和“智慧设备”双核心产品体系 , 数之联已经覆盖了工业质检、工艺生产流程优化等核心生产场景 , 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具备深度数据感知、智能分析决策和指挥决策自执行的能力 。
目前 , 京东方、天马、维信诺等头部企业的二十多家工厂已经部署了数之联的解决方案 。
在面板领域 , 数之联ADC技术制程全面、场景覆盖广泛 , 部署模型超500个 。 在PCB领域 , 数之联是业内首家实现AOI假点过滤、首家全覆盖AOI/AVI/VRS/拍照机的AI厂商 。 在封测领域 , 几乎依靠人工复判 , 判图效率极低 , 通过ADC对接AOI图片 , 可替代约80%人员判图 , 每小时处理图片超15000张 , 每年帮助工厂减少人力节约支出上百万元 。
数之联大数据良率分析系统(YMES)能迅速定位生产过程中的异常 , 并提出辅助建议 , 完善追溯机制 , 保障正常生产 , 数之联YMES是面板行业唯一将6sigma+大数据+AI算法+业务一体化良率产品 , 具有4+面板厂导入经验 , 单厂每日使用人数150+ , 通过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秒级实现分析结果呈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