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三岔路口风水 门口对三岔路口风水(14)


111.解字谜唐寅得良师
相传明代大画家唐伯虎的老师沈石田,还是祝枝山为他找的呢!唐伯虎小时候家境不好,父亲在苏州开了个酒店,维持一家老小的生活 。酒店不大,但收拾得干净整洁,常有文人墨客来饮酒吟诗,抒发情怀 。唐伯虎从小就聪明伶俐,最喜画画,读书也很用功 。到13岁时,父亲就让他在店堂里帮着干活,不去上学了 。唐伯虎于是利用空余时间看书、画画 。画出得意的画就贴在店堂的墙上 。
有一天,江南大才子祝枝山来到酒店喝酒,看到四壁贴了许多画 。这些画虽带着稚气,但透出作者的灵性和才气 。便问老板:“这画是谁画的?”唐伯虎的父亲说:“我孩子画的 。”祝枝山惊讶地说:“噢!小孩子画得这么好 !把他叫来我看看 。”祝枝山年长唐伯虎10岁,虽然年青,但在当地已很有名气,唐伯虎的父亲一听他要见儿子,就赶快把唐伯虎叫了来 。祝枝山一见面就非常喜欢唐伯虎,问他:“你这画画得不错,可念书?”“不念了 。”“为什么不念了?”“ 家里没人干活 。”祝枝山听后 ,沉思了一会儿,说:“这样吧,书我来教你,我再找位丹青妙手教你画画 。”说完就走了 。不久,他又同当地著名的画师沈石田一同来到了酒店 。沈石田细细地观看了唐伯虎的画,不住地点头,心想:这酒家少年是株好苗子,但不知才气如何,于是对唐伯虎说:“我这有个字谜,你来猜猜看 。”便口占一谜:“去掉左边是树,去掉右边是树,去掉中间是树,去掉两边还是树 。这是个什么字?”唐伯虎略一思索,便挥笔写了个“彬”字,双手递给沈石田 。
沈石田一看,十分高兴,便答应教他画画 。但转身对祝枝山说:“这孩子的画将来必定会独树一帜,自成一家,我只能给他引引路 。”后来,唐伯虎的画果然超凡脱俗,别具一格,超过了沈石田 。他们也就成了“忘年交” 。
112.批语隐含巧谜
传说,有个县令,他只有一个儿子,盼子成龙,给儿子请了位老师,让儿子天天跟着老师读书写字 。无奈县令的儿子太笨,脑子不开窍,几年下来进步很小 。儿子长到 20岁了,县令想该给儿子扬扬名了 。一天,他把才子祝枝山请到家里,让儿子送上一篇文章,硬要祝枝山挥毫题词 。祝枝山一看,这文章狗屁不通,写什么呢?突然想起两句唐诗,便提笔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旁边还写着:“打两句成语 。”
县令周围的人七嘴八舌地奉承道:“上一句是\'有声有色’,指公子文章精彩;下一句则当是\'青云直上 ’,指公子前途无量。”说得县令乐滋滋的,赶忙来向祝枝山道谢 。祝枝山忍不住笑了起来,对县令说 :“ 谜底我已写在令郎大作的右下角了 。”说罢,扬长而去 。
祝枝山走后,县令急忙拿起儿子的文稿寻找起来,果然见右下角有一行小字,写的是:“不知所云,离题万里 。”县令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那些拍马屁的也个个目瞪口呆,都悄悄地溜走了 。
113.瞿佑选亲谜试才女
明代文学家瞿佑,浙江杭州人 。他年少时就颇有诗名,被当地人称之为神童 。瞿佑 14 岁时,当时著名诗人杨维桢来到杭州 。瞿佑前往拜访,见杨维桢的《香奁八题》,便即席奉和,俊语叠出 ,受到杨的赏识,袖其稿而去 。从此,瞿佑名声更大 。成年后,许多名人雅士都想招其为婿,但他看了不少闺阁裙钗,都不中意 。这一年元宵灯节,男女老幼都涌上街头,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瞿佑也随着人群边走边看灯 。忽然,见对面一少女宜嗔宜喜,春风满面,窈窕妩媚,楚楚动人,便站在那儿呆呆地看了起来 。小姐没有发现,贴身丫环却看在眼中 。她见大名鼎鼎的瞿才子对小姐有情,十分高兴,回家后就如实禀报老太太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