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尽在留侯一借间
朱元璋以刘伯温为军师,平定了天下 ,建都金陵 。有一天,朱元璋正在吃饭,刘伯温来见 。朱元璋说:“先生素有文才,何不赋诗来助兴呢?”接着把筷子举起来说:“就以这个为题吧。”刘伯温应声而赋曰 :“一对湘江王并看,二妃曾洒泪痕斑。”朱元璋一听说 :“这是书生之见,不怎么样!”刘伯温说:“我还没有赋完呢 !”即继续赋曰 :“汉家四百年天下,尽在留侯一借间。”朱元璋听了大悦,连连称赞“好诗!好诗!”
后来有人把刘伯温这首咏筷子的诗看作是一则很好的筷谜 。
其实,朱元璋在这里似乎还让刘伯温打了一个哑谜 。因为刘伯温进来时,朱元璋正在吃饭,这时他为什么举起筷子来要刘伯温以筷子为题来赋诗呢?而且听了前两句时他不满意,当刘伯温说出张良借箸为筹的典故来时,他才大悦 。连说是好诗,表示这会儿你才把我的谜题打对了 。因为当年正是刘邦正在吃饭,他的军师张良走进来,张良才借他桌上的筷子为筹,向他陈述了不可封六国之后为王的八条理由,成为关系到汉家事业成败的决定性的一策 。朱元璋把刘伯温一直当作刘邦的张良一样看待的 。当朱元璋进餐时,刘伯温进来见他,使他想起了张良借箸为筹的这段故事,便举起筷子来示意,要他也注意到这件故实 。所以他说刘伯温的前两句是书生之见,三四句一点出这段故实,他才认为是说到了题上 。在这里,也可以看出刘伯温是多么理解朱元璋的心思啊 。
97.一则灯谜千古恨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很喜欢猜谜的人 。有一年元宵节的夜晚,他穿上便服到大街上去观花灯、猜灯谜 。他看到街道上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五光十色,人们摩肩接踵地拥挤着看灯,有的人跷起脚、仰起头在猜灯上的灯谜,熙熙攘攘,非常热闹 。他走到一处,看见周的人最多,而且不断地发出笑声,他便好奇地挤了进去 。只见一个花灯上是一幅画谜 。画着一个女人,赤着两只大脚,怀里抱着一个西瓜,注明“打俗语一句 ” 。朱元璋一看,心里便明白了八九,却故作镇定地悄悄问随行的几个人这是什么意思?其实看的人心里都很明白,但是谁也不敢说出来,怕冒犯了皇上,惹下大祸 。朱元璋见他们都只是摇头不说,心里就更明白了 。他回去后的第二天,便下令派兵到悬挂那幅画谜的地方问罪,屠杀了很多人,造成了我国谜史上的一大惨案 。原来,朱元璋的皇后是淮西人,本来是个劳动妇女,长着一双没有缠过的大脚,在当时那个时兴缠足的社会,尤其是对于上层的妇女,要是有一双“天足”,就会受到讥笑 。当朱元璋做了皇帝,他的元配夫人成了皇后,这位大脚皇后便遭到了嘲笑,社会上便流行着一句俗语说:“淮西妇人好大脚” 。画谜上妇人怀里抱着西瓜,又赤着两只大脚,不正是应了这句话吗?
98.和尚道士
明洪武年间,金陵城外大道旁的墙上出现了一幅画,上面画着一个和尚戴着一顶帽子,一个道士披着散乱的头发,又重重叠叠地,戴着10 顶帽子,旁边又画着一座断桥,几个身穿铠甲的军士和一群百姓焦急地站在桥头,无法过去 。画前吸引着许多人围观,议论纷纷 。一天,一个书生模样的人从此经过,看了这画,失声叫道:“妙哉此画!”大家都围扰到他跟前问这幅画妙在何处?
书生说:“你们看:和尚头上无发,却戴着帽子,这不是\'有官(冠)无法(发)’ 吗?而这个道士戴着那么多帽子,头发又是乱的 ,这就是说\'官(冠)多法(发)乱’啊!再看,由于这桥断了,民意不能通达,军民的行动都被阻断了,这样下去,怎么得了!”有人把这件事报告了朱元璋,朱元璋一听,沉思了许久,点了点头说:“这幅画切中了我们的弊病!”于是决心精简机构,整顿法规,改善吏政 。天下的军民对这件事都称道不忘 。
- 阳过能接种第二剂加强针吗 打了第三针为何还需要打第四针
- 麻辣烫六块钱13次 6块钱的麻辣烫13次
- 新生儿推荐奶粉 新生儿奶粉量
- 更年期经常吃的三样食物 更年期吃什么好得快
- 三尺青锋出自哪里 三尺青锋指的是什么
- 天地人三才是什么 天地人三才是指什么
- 天涯明月刀ol五毒吧
- 白芨粉的作用和功效 白芨粉有什么作用和功效
- 三国全面战争秘籍大全及使用方法介绍
- 三合风水与玄空风水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