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科学家研发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检测工具,或取代心脏检测膜片钳技术

给心脏拍照片?
就在昨天 , 一款微小 “弹出式 ”传感器诞生 , 微创进入细胞 , 进去后即可测量单个心脏细胞中的电信号的传导和速度 。
华人科学家研发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检测工具,或取代心脏检测膜片钳技术
文章图片
图 | 微小“弹出式”传感器(来源:Nature Nanotechnology)
有了它 , 就能“拍摄”心脏内的高分辨率“图片 ” , 不仅可查看细胞出故障的位置 , 还可查看细胞和其他地方的活动是否同步 , 进而准确指出信号薄弱的位置 。
这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UCSD)徐升教授团队的最新成果 。 12 月 23 日 , 相关论文以《用于细胞内和细胞间记录的三维晶体管阵列》(Three-dimensional transistor arrays for intra- andinter-cellular recording)为题发表在 Nature Nanotechnology 上[1] 。 谷悦博士担任论文一作 , 如今他也将回国寻找教职 。
华人科学家研发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检测工具,或取代心脏检测膜片钳技术
文章图片
图 | 相关论文(来源:Nature Nanotechnology)
发明新工具 , 研究细胞内电信号的传导
该研究的灵感源自于该团队与几位心脏科学家和神经科学家的交流 , 他们了解到对方在日常科研中遇到了一些工程技术问题 。
受此启发 , 徐升团队调研相关文献 , 并和生命科学家以及医生讨论后 , 制定了这一研究题目 。 针对此次研究 , 他们设立了三个主要目标:高性能、低生物侵害、可扩展性 。 研究中 , 他们从材料和工艺两个方面设计相关实验 。
对材料来说 , 一个传感器的性能取决于其使用的功能材料的本征性能 。 为满足高性能需求 , 徐升团队选择了高纯度商用单晶硅制备传感器 。 单晶硅的另好处是其制备工艺非常成熟 , 可帮助提高新型传感器制备的效率和成品率 。
华人科学家研发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检测工具,或取代心脏检测膜片钳技术
文章图片
(来源:Nature Nanotechnology)
其次 , 较低的生物侵入性决定了这款新型工具所用的材料 , 具备生物兼容的特质 。 柔性材料的使用 , 会让工具与被测细胞拥有更接近的机械强度 , 从而降低测试过程中该工具对细胞的侵害 , 这也是徐升团队研究柔性电子器件的重要出发点 。
另外 , 此工具中嵌入了金导线 , 可将硅传感器的电信号传导到外部采集设备 , 从而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 最后 , 该工具中多种高分子材料的选择 , 也结合了相适应的制备工艺 。 总之 , 在设计工具的过程中 , 他们需要充分考虑应用的材料和所掌握的工艺技术的兼容性 。
对工艺来说 , 由于使用了硅 , 因此他们可利用传统微纳加工工艺 , 来实现特定形状、以及硅晶体管的结构和性能 。 在微纳加工工艺中 , 特殊设计的光掩膜版可实现同一种传感器在平面内的复制和扩展 , 这可满足新工具的可扩展需求 。
华人科学家研发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检测工具,或取代心脏检测膜片钳技术
文章图片
(来源:Nature Nanotechnology)
传统微纳加工工艺均基于二维平面加工技术 , 但是细胞内信号的检测需要将传感器置于细胞膜内 , 这就要求该传感器必须具备三维结构 。
如何将一个复杂的多层二维结构、转变成三维结构 , 是工艺设计上的最大挑战 , 同时也是该研究的亮点之一 。 研究中 , 他们采用一种名为 compressive buckling 的特殊工艺技术 。 该技术最初由徐升等人开发 , 相关论文于 2015 年发表于 Science 。
简单来讲 , 该技术利用施加在二维结构上面的压应力 , 使其某些部分发生力学失稳 , 从而产生脱离于原二维平面的变形 , 借此形成三维结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