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华中农大团队
找到控制鱼刺基因
有望实现吃鱼不挑刺的消息
引发广泛关注
文章图片
据了解
华中农大水产学院高泽霞教授团队
和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团队
已经分别在
鳊鱼、草鱼和银鲫身上试验了
敲除调控鱼刺生长的主效基因
获得的第一代杂合体(F0代)的
少刺鱼生长良好 , 形态正常
习性和普通有刺鱼没有差异
【什么?以后吃鱼可以不用挑刺了?】
文章图片
此消息一出
不少网友的吃货DNA动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有网友提出更多大胆的想法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对于会不会影响鱼游泳的问题@华中农大水产学院 表示
“大可不必担心!”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吃货福利”的背后是科研人员日复一日的试错和研究
12月18日高泽霞教授讲述了以“无刺鱼”为攻关课题的来龙去脉↓
挑刺三个月鱼刺研究中的国内第一个专利
据了解鱼刺学名叫肌间骨是由肌膈中的肌腱骨化而来从形成来源上看鱼长刺其实就和人类长骨刺一个道理鱼刺除了在食用时的麻烦也是大规模机械化加工的障碍
2012年博士毕业不久的高泽霞选择了让鳊鱼有刺变无刺的课题“创制”无刺鱼的关键是找到调控鱼刺生长起主要作用的基因(主效基因)
文章图片
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他们将每一根细刺
从鳊鱼身上小心翼翼挑出来
剔掉结缔组织
在降解之前
快速放进液氮保存
再快速提取RNA
快速进行基因表达
虽说是快速
但将鱼刺一根根从鱼身上挑出
再到基因表达完毕
整个团队足足花了三个月时间
才提出了高质量的鱼刺RNA
他们最终筛定出候选的近50个基因
文章图片
正因为这次“挑刺”的程序非常专业、准确改进了提取RNA的方法也实现了世界上第一次全面鱼刺基因表达高泽霞就此申请了鱼刺研究中的国内第一个专利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