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二仙丨和合文化
和合二仙寓意是什么?“和合二仙”作为中国传统的家庭和乐、协调完善的形象,一直在民间为人们所喜闻乐道。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合二仙”又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在,它是“和合文化”的象征,也是“协调社会”的象征,更是“和平天下”的象征。而素有“和合祖庭”之称的寒山寺,更是成为了千百年来人们憧憬的和合圣地。作为儒释道、民间以及官方共认的中华和合文化的人格化身的千年CP和合二仙——寒山拾得的故事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关于和合文化,下面就请孔雀道长( (也可搜索:))来给人人先容和分享。
关于寒山和拾得的传说有许多,相传,寒山与拾得,都是唐朝贞观年间人,寒山,又叫寒山子、贫子,栖身在天台丰县寒岩,喜欢吟诗作赋,行迹有些疯癫。有一天,寒山在去国清寺的路上,溘然听到一阵婴儿的啼哭声,闻声寻去,在路旁的乱草丛中发现了一个被人遗弃的婴儿,寒山便把他抱在怀中,继续上路。
说来也怪,这个婴儿见风就长,寒山一条岭还没有走完,婴儿已经长成了小孩。寒山于是放下他,问他为何被遗弃在路旁,小孩说我在期待一位诗仙。寒山问他的名字,他说自己没著名字。寒山因其拾自路旁,于是给他取名“拾得”,这条小岭也因此叫做“拾得岭”。寒山和拾得一起来到国清寺,只见庙宇幽静,佛像庄重,香客如云,一派壮盛兴旺之象,二人皆不舍离去,于是要求方丈让他们留在寺里烧火做饭。
为“爱”出走
寒山拾得旦夕相处,形影相随,逐渐成了莫逆之交。他们或一起钻研佛法,或一起吟诗作赋,在国清寺渡过了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某一年,有位越州的汪氏,携女芙蓉来国清寺进香。不意汪氏进香完毕,突然生病,临终前将女儿芙蓉托付给了寒山和拾得二人。不久,汪氏就脱离了人世。往后以后,寒山拾得便与芙蓉住在了一起。他们待芙蓉情同骨血,拾得与芙蓉的岁数相仿,后渐生恋慕之情。但因寒山年长无妻,根据长幼有序的原则,众人更希望寒山能与芙蓉结成伉俪。
一日,寒山外出砍柴回来,瞥见芙蓉的房里灯还亮着,有些新鲜,他刚走近床边就听到了芙蓉在房间里的哭泣声,正准备进去问个事实,却听得拾得对芙蓉的一阵劝阻。“芙蓉,你不要哭了,我们悄悄相好,寒山并知晓,若是他知道了,也一定会玉成我们的。我和你虽然不能结为伉俪,但你永远是我的好妹妹。”寒山一听,这才知道拾得与芙蓉早就相爱了,他立刻盘算主意,决议离寺远走,玉成拾得和芙蓉二人。
寒山于是摒挡好衣物,在院落的墙壁上画了一个秃顶僧人,留下一首五言诗:“相唤采芙蓉,可怜清江里。游戏不觉暮,屡见狂风起。浪捧鸳鸯儿,波摇鸂鶒子。此时居舟楫,浩荡情无已。”然后就脱离了国清寺。
故友重逢
拾得和芙蓉看到了寒山留下的诗和画,这才知道他已经出家了。拾得明了事情原由后决议把寒山找回来,于是告辞了芙蓉,走上了寻找寒山的路。
拾得为了寻找寒山,不怕山高路远,风餐露宿,他日夜奔走,找了许多地方,可是一直不见寒山的踪迹。有一天他来到了苏州古城,探问到在姑苏城外的枫桥有一座小巧别致的寺院,新来了一个衣着破烂、疯疯癫癫的僧人,相貌倒与寒山有几分相像,于是他立刻容光焕发、快步前往。
走进枫桥,拾得看到了荷塘里开满了荷花,想到了他曾经与寒山在国清寺渡过的那段快乐时光,于是跑到荷塘旁边,伸手摘了一朵又红又大的荷花,捧在手里准备送给寒山。
寒山听闻拾得千里迢迢寻他而来,想必腹中饥饿,急遽从房中捧出一只盛着素饼的竹编食盒。二人相见,寒山送盒,拾得献荷,两个密友又冰释前嫌,重修于好,立庙寒山,一起修行佛法,几年以后,拾得外出传道,云游各地。听说他厥后东渡到了日本,现在日本还建有“拾得寺”和“寒山寺”。而寒山一直在苏州枫桥镇上施药舍茶,最后在枫桥寺院圆寂。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