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 , 在新冠疫情暴发前 , 业界对国内治疗性mRNA的研究并不多 。 但金斯瑞多年的基因合成技术积累 , 助力其快速转化新的治疗性mRNA的质粒标准 , 并对mRNA疫苗企业的研发进程起到加速作用 。 目前 , 金斯瑞与中国前三家获得mRNA新冠疫苗IND临床批件的公司均达成合作 。
得益于疫情的CDMO企业不在少数 , 研发大分子双抗新冠药物的之江生物 , 不具备药物生产能力 , 也选择了外包给CDMO企业勃林格殷格翰 。 新冠相关业务成为药明生物财报中最突出的板块 , 已经签下了15个新冠中和抗体项目 , 此外也向跨国制药公司提供新冠疫苗原液及制剂 , 并与多家mRNA疫苗公司洽谈合同 。
2021年11月下旬 , 又一种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Omicron)在国际间传播 , 现有疫苗、药物能否成功抵御奥密克戎仍是未知 , 国内外各大公司的应对计划已经启动 , 这也意味着对CDMO企业的需求仍在增加 。
抓住细分领域优势
随着新冠疫苗的接种率不断提升 , 人们对CDMO行业的担心也愈发明显 , 疫情的影响淡去之后 , 完全依赖于药物研发需求的CDMO企业 , 能否继续维持高增长呢?
摆在所有生物药企面前的难题就是:研发靶点扎堆 , 开发竞争越来越激烈 。 创新药研发九死一生 , 想要站稳脚跟并不容易 。
过热的抗癌药PD-1赛道问题最明显 , 截至2021年2月初时 , 全球有154个产品在研 , 其中85个由中国企业研发或合作开发 。 高重复率价值在医保控费的大背景 , 预期中的千亿市场骤缩三分之二 。
值得注意的是 , 已经放弃临床三期的PD-1并不在少数 , CDMO难免受到牵连 。 这更加凸显了 , 药物研发中抢占先机的重要性 。
在细胞免疫疗法中 , 也有同样的情况 。 全球有200多家企业公开宣称进行CAR-T疗法研究 , 其中一半来自中国 。 Clinical Trials数据显示 , 截至2020年6月30日 , 全球CAR-T治疗临床试验登记项目数量超600项 , 以CD19为靶点的CAR-T临床试验项目占比高达53% 。
在这期间 , 金斯瑞孵化的子公司传奇生物在2020年以生物科技板块融资最高纪录在纳斯达克上市 , 成为中国CAR-T上市第一股 。 能够抢占先机 , 就是依靠其研发管线中进展最快的产品cilta-cel , 是针对BCMA 靶点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一款CAR-T产品 。 目前 , 全球只有一款同类产品获批 , 而cilta-cel在2021年向美国FDA递交上市申请后 , 已获得优先审评 。
在Brian Min看来 , 新加入的CDMO在细分领域若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 , 则可以建立差异化优势 , 从而也有更大的发展机会和更好的增长 。
金斯瑞蓬勃生物正是以GCT细分领域的独特技术优势 , 印证了CDMO在细分领域快速发展的可能性 。 在细胞基因治疗服务线 , 金斯瑞蓬勃生物凭借其针对含长Olig dT质粒的特殊工艺平台 , 率先在国内拥有了完整的线性化质粒GMP生产技术平台 。
除此之外 , 为进一步提速 , 帮助制药、生物技术公司快速推动上临床和新药上市 , CDMO需要保证第一时间交付客户 。 Brian Min强调 , 金斯瑞蓬勃生物的一站式生物药研发生产平台 , 提供从靶点开发到商业化生产的端到端服务 , 质量管理体系同时符合NMPA和美国FDA的要求 , 可以在帮助客户节省时间方面做得越来越好 。
目前 , 金斯瑞蓬勃生物通过将单个 B 细胞筛选平台与转基因啮齿动物平台相结合 , 能够在一个月内生成全人源化的治疗性抗体 , 从而显著加快研发速度 。
迎接国际市场挑战
文章图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