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药的出海潮正在袭来 。 据不完全统计 , 截至9月底 , 中国药企共发生22起License-out交易 , 交易额超过35亿美元 。 项目许可引进License-in交易 , 共有82起 。
越来越多的创新药企 , 开始选择在药物研发的立项之初 , 就规划国际化发展 。 为此服务的CDMO企业们 , 也随之走向更大的国际市场 。
在美国和欧洲等成熟市场 , 制药企业生产外包比例已占整个生产过程的20% 。 中国的CDMO虽然才刚刚起步 , 在Brian Min博士看来 , 这也会带来一种竞争优势 , 所有的厂房都使用新设备 , 而不是重新利用旧的厂房 。
实际上 , 新冠疫情的发展已将CDMO企业拉入全球战场——产能之战 。 为此 , 金斯瑞第二栋质粒GMP生产车间作为国内最大的质粒商业化GMP生产车间 , 于近期正式投产 , 可更好地服务于具备量产机会的mRNA疫苗企业 。
其实 , 2004年金斯瑞刚刚进入中国时 , 中国完全自主创新的新药几乎很少 。 如今 , 如雨后春笋般 , 一批生物医药公司成长起来了 , 特别是生物药的抗体蛋白药 , 成了一个重要的赛道 , 未来 , 细胞与基因治疗也将快速崛起 。
尤其是2016 年颁布药品上市许可人(MAH)制度 , 药品上市许可人可以轻资产上阵 , 专注于产品线的选择和资金的引入 。 2018年开始的药品带量采购政策和医保谈判的价格压力催生成本控制与产能灵活性需求 , 都促进了想要节约成本、不断加速的生物药企对CDMO业务的需求 。
金斯瑞也顺势而为 , 从CRO业务逐渐延伸 , 完成了CDMO业务的全产业链布局 。 截至2021年10月 , 金斯瑞在抗体药发现服务线上 , 已帮助全球客户完成了950多个项目 , 其中包括近200个多跨膜靶点抗体发现项目 。 在细胞和治疗服务线 , 包括50多个国际CMC项目 , 10个中美日韩IND申报成功项目 , 涉及mRNA、CAR-T、TCR-T以及CRISPR等技术产品 。
目前 , 从全球来看 , 生物医药市场规模仍在高速增长 , 美国生物药占市场主导地位 , 中国紧随其后 。 2016年 , 中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达1836亿元 , 到2019年已上升至3172亿元 ,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 。 预计2025年 , 中国生物药市场总体规模将达到8332亿元 。
【行业观察|生物药研发热度不减,CDMO产业如何把握机遇?】面对国际竞争 , 除了与全球生物科技公司进一步进行合作 , 金斯瑞还将进一步扩大海内外人才队伍 , 并扩大海外物流和生产制造能力 , 加快全球化步伐 。 而中国还需要一批这样的企业走出去 , 才能真正在国际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